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众多讨论失败的教育和教育的失败的文字中。针对学校德育的篇章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为激烈的。很显然,对于德育,对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背景下的德育,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都是不满意的。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是投入产出比最为失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文兴 《中国德育》2006,1(8):35-36
我的学生王强经常逃课到游戏厅玩耍,多次劝说无效。一次意外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爱看科技方面的书。于是我灵机一动,希望通过经常借书给他看,把他从游戏厅拉回来。我在图书室借了十本书给他,他从中找了一本翻了起来,其中有一篇《人类的梦想成真了——美国人登上了月球》令他感叹得直拍桌子。两天以后,他还书的时候又借了两本。  相似文献   

4.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12A):58-58
1974年的初冬,西北小城已经很冷,而“四人邦”制造的“马振扶事件”,更使教师的心头蒙上了阴影。 那天,我得了重感冒,还照常去上课。不料嗓子疼且干涩,每讲几句,我就不得不转身干咳几下。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一连提问了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能作出满意的回答,我有点失望,又有点委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梁东娜 《课外阅读》2010,(11):205-205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是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若稍不小心这露珠就会滚落、破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  相似文献   

6.
朱礼 《新课程研究》2007,(11):27-27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当班主任已有多年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好回报。而要得到这种回报,必须作到如下几点。第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师,每天都感到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每天都要迎接具有挑战性的学生,每天都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智慧与艺术显现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创造性的开展上,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生命性得到提升,学生生命性得到唤醒,人文精神在课堂和管理中得到提升、共鸣.  相似文献   

8.
王苗 《课外阅读》2011,(11):377-377
职专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受社会负面影响,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道出了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  相似文献   

9.
黄杰 《宁夏教育》2012,(10):68-68
魏书生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们都会在那里得到答案。”是的,面对课堂上许多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教师会时刻受到感染,俯下身来,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我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我深刻体会到建立好班集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现在的师生关系犹如太监与皇帝。教师要谨慎小心地伺候那些小皇帝。我倒觉得教师是护花使者,只要教师用心照料那些小苗,花一定会开得灿烂。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利于发挥教育的功能,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教学是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中体现在爱心上。教师只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语、一个微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要倾注一片爱心,就能扣响学生心灵的大门,就能走进学生稚嫩的世界,走进学生纯洁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15.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对学生的教导越来越不凑效,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当我们的学生似乎越教越不听话时,我们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张丽红 《辽宁教育》2006,(11):30-30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扮演好四种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品尝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作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还要讲究艺术性。它要求教育工作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感升华情感,以睿智启发睿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育的情境千变万化;教育的内容千头万绪。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运用教育艺术,创造地、巧妙地去开展教育工作。也就是说,要求教师要有爱的艺术、理解的艺术、尊重的艺术、赏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班主任工作走进学生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教育工作?我认为,班主任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平等中的首席”。在日常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着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要使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近其心近其心,即班主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接近、接触,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感受温情,与学生心灵相通。l.接近师生之间是有着某种距离的,往往表现为学生对班主任望而却步,使班主任不能全面、清楚、深刻地了解学生,掌握其思想动向,从而对班主任做好班务工作形…  相似文献   

20.
洞察当今教育,不少教师走入了误区,他们仅仅将自己定位在授业的职责上,课中课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方面,只要学生考到了高分就心满意足了。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笔者将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