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继第一、第二次分配之后的第三次分配即慈善公益事业,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等,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积极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第二次分配重要补充的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但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税法角度着力于探讨如何完善第三次分配的税制环境,以期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收入分配是一种个人收入的转移,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第三次收入分配作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具有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以及转移支付的功能,对于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第三次收入分配的道德、经济、心理、制度等基础,应针对我国第三次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多途径地推动第三次收入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但是关于第三次分配的研究着重强调了公益性分配的重要意义,忽视了互益性分配的价值。公益性分配立足于更高的道德维度,对社会价值有引领示范作用,但盲目追求纯粹公益只会限制第三次分配的规模;而承认互益性分配的重要性,有助于扩大第三次分配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从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看,互益性分配有助于扩大参与主体、夯实文化基础、廓清思想障碍。从第三次分配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来看,互益性分配和公益性分配形成耦合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后者为前者的深化构建了平台,两者共同从规范化、持续化、通约化层面推动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实践中,可从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熟人社区、加大政策支持、弘扬利他文化等方向打通路径,更好地发挥互益性分配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为表征的新型分配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寰宇中,分配形态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变迁的大致轮廓经历三个历史位阶,第三次分配从属于分配形态的历史高阶,是通达“基于需要的按需分配”理想图景的重要节点。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现实逻辑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分配制度的生成提供了基本前提;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及其衍生的共享伦理思想为新分配制度注入了伦理道德的意蕴;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内在先进性和人民性的实践外化助推了新分配制度的最终生成。第三次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次分配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以三次分配为视角,寻找在各个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初次分配领域强调效率、忽略公平,再分配领域财政税收政策调节作用的乏力、失灵以及第三次分配制度的缺失。针对收入差距拉大提出在三次分配领域中分别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现有关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过于关注工具理性,忽视了其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内涵本质,尤其是缺乏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分析。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基于“价值性—工具性”二维矩阵所构建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第三次分配通过发挥文化、制度和主体三个层面的示范、刺激和众创效应来实现共同富裕。在文化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倡导民间互助、培育共享理念等推动共同富裕,映射出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属性;在制度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刺激效应,通过优化税收制度、慈善服务制度、三个层次分配衔接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彰显出第三次分配的工具属性;在主体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众创效应,通过协同机制、互助机制、互嵌机制推动共同富裕,体现兼具价值与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2,(1):76-81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等动力机制作用下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内嵌是出于人类最朴素的互助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相互救济,是对慈善资本主义的“超越”,其目标指向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第三次分配有其内在逻辑,它是对效率和公平的进一步兼顾、先富带动后富的必然要求、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要拓展第三次分配领域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也要认识和处理好三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在效率正义、公平正义、道德正义共同作用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在设计和制定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从非正式制度方面研究了如何改善第三次分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将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实现联系在一起并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成果。在确认第三次分配对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次分配有且只具有补充性的意义;在肯定慈善增进道德的积极作用是主流一面的同时,还应确认一些打着慈善旗号的行为走向了促进道德状况改善的反面。从价值理念、法律制度和实践方式等方面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是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但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较之从前大大增加。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指导,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而分析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各尽其能主要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各得其所主要是实现分配公平。缩小分配差异,构筑社会协调体系,解决利益矛盾,便成了检验我们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就现阶段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世界银行2005年的发展报告对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做了一个排序,中国位列85,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接近那些两极分化严重而经济增长近乎停滞的拉美国家,很多人因此认为中国得了“拉美病”。但是与拉美国家不同,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旧以极高的速度增长,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达9.4名。当然这无法掩盖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状况,这种不均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从“十一五”规划以及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都将减少这种不平等当成重要工作来抓,但问题的关键是:这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4.
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现有关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过于关注工具理性,忽视了其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内涵本质,尤其是缺乏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分析。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基于“价值性—工具性”二维矩阵所构建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第三次分配通过发挥文化、制度和主体三个层面的示范、刺激和众创效应来实现共同富裕。在文化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倡导民间互助、培育共享理念等推动共同富裕,映射出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属性;在制度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刺激效应,通过优化税收制度、慈善服务制度、三个层次分配衔接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彰显出第三次分配的工具属性;在主体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众创效应,通过协同机制、互助机制、互嵌机制推动共同富裕,体现兼具价值与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英国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提出3D打印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高等教育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加强通识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贫富差距已超过了正常范围,将威胁到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要加强经济立法,提升公平公正的经济法理念;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增加税种调节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针对新的国际形势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称为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社会和教育自身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日本教育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是邓小平从解决台湾问题出发而提出的.它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走出破坏性生产与粗放式发展之蓝图构想与路径选择,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之趋势方向与必然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以及未来悦纳性,第三次工业革命肯定会到来且已初现端倪。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自身的范式转型以积极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挑战为导向,抢占职业教育发展之先机与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进入一个合作的时代,将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和就业格局.结合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逐步构建出分散式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扁平式学习和菜单式修读方式,培养学生多学科、跨领域的视角,以适应新时代的就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