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瑾 《生活教育》2011,(10):74-7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上海德育"十一五"规划》强调:校园文化要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2.
李晓 《宣武教育》2005,(12):31-32
顶着盛夏的骄阳,在北京古老风情的胡同深处,在一个略显拥挤的教室里,聚集着一群已经毕业了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和许多分享他们成果的老师。我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这些孩子最后一次小学阶段文学社活动的见证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赵瑛群 《上海教育》2013,(4):150-151
学科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是各个学科全方位地共同推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展示出不同学科在德育教育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转变。过去,人们对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用“德育渗透”替代学科德育应有的作用,致使德育在学科教学中长期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不刻意而为.学科道德教育的应然诉求可归结为积极求实的生活处事、刻苦不懈的人格品质和民族使命的理想情怀这三个层面.但是学科德育的有效践行还面临若干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还未得到普遍认同和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方面.为此,可从优化学科课程评价以凸显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以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融合等三个路径入手,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育德能力”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所谓“育德能力”其实就是狭义的“教育能力”,它与“教学能力”相对,包含在广义的“教育能力”的概念之中。“育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在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为“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教育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育德能力”也应当是学科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标 《广西教育》2005,(1B):15-15
学校德育与其它各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孤立的教育过程,它渗透于语、数、英等各门学科之中,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抓好学科中的德育,既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学科德育建设的成效。对352位普通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基本达到良好水平,但存在薄弱环节;不同性别、职称、任教学段的教师,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学科德育能力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能力,需要增强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建设意识,提高其学科德育资源开发能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顾旻 《上海教育》2009,(18):62-62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优秀的、受欢迎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学校在较为完善的德育保障机制下,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德育资源,通过教育科研、主题教育、学科教学、课程建设、评价探索、环境优化等渠道,在教育活动中渗透“两纲”精神,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科德育,一般认为,它是发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这只是狭义的学科德育,更有意义的应是广义的学科德育,即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到育人的全过程中,共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张建 《教育革新》2007,(7):29-29
一、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的基本内涵 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目前普遍存在着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的现象;教师责任感下降,师德下滑;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等,对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课的育德功能,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师是教师的基本身份,学科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德育是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另加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师的专业品格和能力。学科德育要基于学科特质,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价值经历中进行价值体认,其本质是师生共同创造积极的道德生活。学科德育需要加强研究,探寻科学规律,要把握适宜性、成长性要求,点燃学生的情感,让道德学习成为美的历程。正是在研究和创造中,教师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也塑造自己的道德境界,为自己做理想的学科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15.
教师的学科能力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了教师的育人能力。学科教研组的学科水平往往就代表学校的教学水平。教研组是面向全校所有教师的常设性业务研究部门,其工作内容直接制约着学校日常教学的基本质量,因此,"通过基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课程理解、开发与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近期参加了一次某区域德育工作研讨会,许多德育工作者纷纷就学校德育发言,介绍学校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在如何创新思维举行诸多德育活动方面作了大量的阐释介绍,可谓精彩纷呈,但却很少听到有学校谈自身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似乎看来,区域内各学校德育工作俨然成效卓著,一派和谐健康景象了。前几日报纸还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导式研究,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内涵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制定学科德育目标,挖掘并组织学科德育内容,将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与道德全面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养,主要由学科德育认知、学科德育情感和学科德育行为三方面构成。营造学科德育良好氛围,完善学科德育教培体系和鼓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重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实践中。以“强化一个德育目标、优化两个实现途径、深化三项专题研究、细化四项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从德育研究的认知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出发,开展德育科研,以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相当多,通过团支部、德育处、班主任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效果更为显。现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科德育的实验探索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