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巴渝文献总目》中的《古代卷·著作文献》卷第一次对古代巴渝著作情况进行了系统搜集整理,基本摸清了重庆历史文献家底,为巴渝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目录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然而,由于书目文献信息来源繁杂,其中难免会出现遗漏及失误之处。文章将在巴渝方志中发现的被该文献遗漏之著述加以叙录,以作补遗,并对在人物生卒年、著述名称、著述卷数等方面的错误之处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重庆读本》是展示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是激发人们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热爱重庆、建设重庆热情的文化窗口。尽管它尚未尽善尽美,但也是传承经典、弘扬经典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3.
张婷 《出版视野》2010,(2):33-33
重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理环境,个性鲜明的巴渝风貌,不可替代的陪都历史……让重庆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足以留给人们那些载着深深文化印记的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地方现代史的收集、整理和馆藏应提到较高的重视程度;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只是学校的图书信息中心,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将地方高校图书馆建成当地文物文献的收藏和博览中心,既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建设,又塑造高校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重庆读本》彰显了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登高望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是图书馆职能之一,文章以重庆图书馆巴渝文献总目古代卷的编纂为例,对地方文献收集整理的原则、范围、内容、地方文献的编纂格式、搜集整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庆商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巴渝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开展工商业的基础资源.然而在古代重庆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落后于川西平原和川北嘉陵江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8.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人文精神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重庆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重庆文化在两江水的滋养中弦歌不绝.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准确定位涵载重庆蓬勃生机与精神翼望的人文精神.孕育重庆人民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重庆人民的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是塑造和展示新时期重庆良好形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3100万重庆人民民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巴山渝水的热土因红军征战而辉映史册;70年后,这一片红色土地在继承光荣中续写传奇。重庆电视总台策划、摄制、播放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报道28集《长征烽火巴渝行》,用脚步丈量天地,用心灵感怀历史,将镜头瞄准巴渝大地上的红色足迹,重温红军将士在重庆境内征战的激情岁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1.
首都图书馆于2002年推出“首图讲坛”讲座品牌,在这一品牌下打造首都图书馆系列讲座。笔者通过组织举办“首图讲坛”北京历史文化科普系列讲座,对讲座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对讲座进,宣传、策划,组织,深入群众,打造京城文化品牌。讲座的开办不仅向广大群众传播了先进文化,还促进了图,馆工作的开展,成为公共图书馆贴近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柴丽 《档案学研究》2019,33(2):111-115
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宣传工作通过深入挖掘档案史料,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对于建立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寒冰 《大观周刊》2011,(23):48-48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实际,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结合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实际,进行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保证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三大特色馆藏之一,也是推进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基本文献保障。文章介绍了重庆图书馆关于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情况,指出这部分文献在征集利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为促进抗战文献国际交流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交流机制和合作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G-B-D”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互动空间,形成“覆盖全域、普通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图书馆投入与运行的网格模型,走出一条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红 《贵图学刊》2009,(2):70-71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文化窗口,是构筑知识文明大厦的一个重要支柱,肩负着传播文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任.文章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如何搞好图书馆和谐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保护工作重要性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并通过参与"申遗"中资源的发掘与整理,将"活态文化"物化为有形的文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保存与开发利用体系,积极做好宣传教育推广工作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改翠 《当代图书馆》2010,(2):20-2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新世纪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县级图书馆如何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传播先进文化,发挥社会教育的先导作用;如何利用馆藏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改变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围绕这一奋斗目标、选准角度,找准位置,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表现。笔者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分布和年龄分布为研究角度,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人的现状,并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于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尤其是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了专门表述,这为我国世界记忆校园推广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在调研世界记忆校园推广的实践和研究现状后,提出“五微五阵地”建设构想: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思想为指引,将“微课堂”建成思想引领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理论为指引,将“微教材”建成理论传播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将“微实践”建成创新体验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爱国精神为指引,将“微故事”建成精神唤醒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悠久历史为指引,将“微展览”建成记忆重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