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楼梯时,看到地上的一片纸花,我习惯地弯下腰捡起来捏在手中;刚走几步,又发现地上的一撮不知是哪个调皮学生刚刚吐下的口香糖渣,于是,我又弯下腰用手中的纸花将其抓起。未等起身,一同事经过,笑着说:“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过来看看这一幕!”我笑着答道“:学生不是在时时看着我们吗?”  相似文献   

2.
儿子上中学之后,有一天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对我说:“妈妈,快看电视,里面有我。”我连忙打开电视,问他:“是哪个台?”他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台,反正电视台去了。”我说:“唉,没想到你还犯这样的错误,你没看见摄像机上写的是哪个电视台吗?另外,你也要弄明白是哪个节目,几点播出,你还是记者的儿子呢,连这点常识都不懂。”  相似文献   

3.
事情发生在上海市某中学。 C的班主任张老师有一个习惯,每天到班级,对她的学生“察言观色”。哪个学生身体不适。哪个学生有不顺心的事,甚至谁肚子饿了,口渴了,她都能从学生的表情、动态上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相似文献   

4.
花季雨季     
爱你的两个我:你好!从你的名字里,我似乎看到了两个打架的“我”:一个“我”小心翼翼,忍辱负重地和人相处,唯恐哪句话、哪个眼神、哪个行为伤害了对方,另一个“我”很抓狂,好想狠狠地把对方臭骂一顿,以解心头的怨气。  相似文献   

5.
冷笑话     
怎样才能被人记住 有一天我在街上偶遇一个小学同学,我问道:“我是你小学同学,记得我吗?”“哪个?不大记得了。”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联想,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大有益处,从而提高学生素质。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下面谈谈一些做法。一、通过对应用题的读题、审题,培养联想能力应用题的“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和审题,在感知基础上,联想有关知识,使学生养成边读题、审题,边联想的习惯。如读到“……比……多(或少)”时,要想到“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或少多少”后到“……,是……的几倍”时,要想到“哪个是一倍数”、“…  相似文献   

7.
单身男生     
青春就像一面多棱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一样的色彩。——题记初升高中,我对新环境不太熟悉,又整天来往于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过着机械的生活,再看看初中时的哥们都有了目标女友,我心中也痒痒了,总希望能交上桃花运。9月5日开学仅五天,我就被班主任授以团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整天开会:哪个宿舍没关门,哪个宿舍没叠被,哪个班级没出操,哪个班级没站队,各种会议接踵而来,使我满脑子都想着“开会”两个字。今天,刚一下课我就被叫去开会,我倒是蛮愿意开会的——因为可以放松一下,至少可以打个盹嘛!当我在会场“睡”得正香时,邻班的康捅了我一…  相似文献   

8.
首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那”、“高”、“低”、“快”、“慢”的概念。在教完这课的生字后,我指着挂在黑板上彩图中的蜻蜒问:“这是什么?”“这是蜻蜒。”小朋友同声回答。我又指着图上的飞机问。“那是什么?”“那是飞机。”小朋友回答得更整齐。我又问:“飞机在天上飞,蜻蜒在空中飞,哪个离我们远?哪个离我们近?”“飞机离我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秋天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相似文献   

10.
【原文展示】别样的习惯王双我有一个“老师爸爸”,他每天都在我身边,扮演着“老师”和“爸爸”的双重身份。我对他再了解不过了,但敬而远之,因为他身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开头点题,写爸爸身上有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问题是,“敬而远之”一词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不如改为“敬而畏之”。】  相似文献   

11.
上学期,王老师把我和他安排在了一起坐同桌,当时我就很不高兴。听别人说,掏鼻子是他的“专长”。刚跟他坐时,我好几天都不得安稳,他不管是上什么课,都爱掏鼻子或擤鼻涕。我真想做个五官科医生,看看他的鼻子到底少了哪个零件,使他不掏就难受!可是后来,我也就慢慢习惯了,当他不掏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想同经理谈生意。 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经理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巴掌     
李月皎 《学子》2004,(5):23-23
星期天,我在寝室温习功课,耳边无意中飘来了稚嫩的歌声:“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打……”这歌声是那么温馨,不由得令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了他那大巴掌。  相似文献   

14.
What''''s the Differ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used to,be used to 两个短语外形很相近,至于哪个后面接动词原形,哪个后面接动名词,有些同学经常用错,对此,可这样来记忆:我们把“be”称为“头”,有“头”就有“尾(-ing)”,因此,be used to后接动词的-ing形式,意思是习惯于作某事,可用于各种时态;而used to前面没有“头(be)”,所以,后面  相似文献   

15.
“如果父母的爱能够理解我们,我们的爱也能够理解父母,那么这两种爱便可以融会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也最美好最恒久的财富。”朋友曾经对我讲述这样一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独生女,父母从小就对我十分严厉。虽然在生活上从不亏待我一点儿,但是在思想上却很少和我交流,在学习上更是高压管制,从不放松。我十分孤独。所以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每天早上都带着午餐去上学,带午餐的同学还挺多,大家免不了会在一起“交流”,要是觉得哪个同学带的什么菜好,我就会在日记里提上一笔。开始…  相似文献   

16.
Sunshine     
“有你的一封信。”同桌说道,忽又诡谲地笑笑:“老实交待,是不是男友的信?”我有信?才开学一周,谁那么“想念”我?“老实交待!”同桌“凶凶”地喝道。“先让我看看嘛,否则我怎么知道是谁。”哼哼,先骗过信来再说。谁知她比我更“阴险”,只让我远远“欣赏”一下字体。不过这已足够,我知道是谁了:“我要知道寄信地址。”哼哼,其实我只想知道他去了哪个学校。“××外国语学院。”“好了,好了,把信拿过来。”我扬扬手上的粉笔擦。“哼,拿去就拿去。不就是封‘情书’吗!”她嘟嘟嘴。没有急着拆信,这是收到他来信的习惯。我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8,(5):42-43
驾考中心.科目一就要开考了.我紧张地对教练说:“你给的书我都没看,这次恐怕要‘挂科’了!”教练说:“没事,遇到不会的题,哪个选项内容不顺眼就选哪个……” 别人都是为怎么挣钱而发愁,而我经常为怎么花钱而发愁.求“大神们”指点一下,20块钱怎么能从月中花到月底?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生活在那里有着诸多的疑惑。在各族裔云集的美国东北部呆惯了的我,初到德国时非常不习惯。我在美国上高中和大学时,校园里亚裔学生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从来没有特别感觉自己是所谓的“少数族裔”。到了柏林郊区的小镇波茨坦,我的族裔问题似乎便开始引人注目了。几乎每周都有一两个好奇的人在街上或地铁里跟我搭茬,问我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有人甚至直率地开口就问:“日本人吗?”对这种人,我一向都懒得解释,瞪他一眼,说:“不是。”在我想来,这些人大概一辈子都住在某个小村庄,没见过几个…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当我第一次接触“跨越式”试验时,已是一位有着9年教龄的教师了。9年的执教生涯,让我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我已经习惯了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地侃侃而谈,习惯了我的学生们对我的喜爱,习惯了我恣意挥洒的创意……总之,我习惯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习惯”,不肯也不屑于去改变。就在此时,我被学校委以重任,承担我校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工作,并担任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变革研究》课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20.
争论     
王志诚 《作文》2023,(3):20-21
<正>“为什么没经过我的同意,就进我的房间?”我怒气冲冲地吼道。此刻,妈妈正倚着房门抱着手臂看着我。妈妈不甘示弱,反驳道:“这里是我家,我想进哪个房间就进哪个房间,用得着请示你吗?”也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与妈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瞧,今天我俩就“杠”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