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多媒体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课堂教学领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的手段,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但是也不可否认,现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使用中存有不少问题,甚至被不恰当使用,不少教师常陷入误区。一、淡化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这实际是提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并借此达到主导地位的实现。但有的语文教师是为“现代”而使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是教育圈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又早已被不少同行奉为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而这种理念已经或正在指导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成为一些领导评判教师课堂教学的惟一的一把尺子。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好是坏,惟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演员。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颇多,但也有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融合意识不够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足、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学生记笔记困难、主动参与性不强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课堂填充式教学本质未变的问题,并提出“教师要增强融合意识,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师要摆脱依赖,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采用多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运用迁移”等策略,强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让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4.
王萍 《现代教学》2005,(4):19-20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变革,使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而新教材的实施,又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可以这样说,新教材为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松了绑,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创设了机会。但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使课程发挥其应有功能。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实施“互动式”教学是优化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新课程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注重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一堂堂优质课令观者激动不已。然而,激动之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实行还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浅谈课堂教具的使用夏邑县教研室韩雪艳随着愉快教育教学法的推广,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具的选用。教具的正确选用,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充实了愉快教学的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忽视教具使用中的...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了新课改课堂,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课堂教学整合的关系,往往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被电子教案牵着鼻子走,束缚了教师的即兴发挥,阻断了学生和教师在知识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降低了教学效果。我们只有适度、合理使用多媒体;只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课堂教学整合的三个关系,就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正确认识并予以纠正,以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这对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少的学校和教师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不少人在具体应用中不能做到恰如其分、合理应用,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尤其是使用CAI课件,只需轻松一点鼠标,美观整齐的图画和文字资料便可显示在学生眼前,既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感官印象。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把握不好,教…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互动效应的内涵、层次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动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努力按照这样的理念去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互动效应的概念,并分析了课堂教学互动效应的内涵、层次及其演变,旨在引导教师将关注点放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应上来,并以此为标的来运作自己的课堂教学互动过程,更好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一封信里,我想和你谈谈教师在课堂中的超越。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能否适当地处理教材,并灵活地运用教法,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技巧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显得十分重要。然而,课堂教学的本质绝不能是一堆技巧的堆砌与应用,教师也绝不能只做技巧高超的工匠。如果失去了教育目标的指引,盲目而不加分辨地僵化使用,或过度使用某些特定的教学技巧,将很容易使课堂教学活动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出现了不少新的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也带给教育者们全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问题是,如果单凭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改的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和配合,上课依然是执行教案的机械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不利?本人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三部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教育发展和改革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创造出多元化的适宜环境,使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元素更加丰富,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也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不少教师把握不准课程改革前后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影响了课改的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十个不等式,分析一下课改前后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中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浩荡春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遭到了革命性的改变,教纲在变,教材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许许多多的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主体错位,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不少教师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只重教法,忽略学法指导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出了不少探索于努力,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对于学生的正确学法指导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代表教育技术的方向趋势和未来.直播课堂开设不仅带动了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积极性,也启用了原有电教设备和场地,使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中综合教育技术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从不适用直播课堂教学到适应到感兴趣的过程,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学到了不少知识.现代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手段、方法、学生学习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大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基地,如果能真正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是其立足远程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散目标,不得法,费时多,效益低。不少教师依旧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在传授基础知识上,学生处于被压抑状态,出现重教轻学,重灌轻导,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重点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载体;三、是运用心理辅导原则进行语教学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