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文明史观背景下的历史复习,尤其需要注意中外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是日本、朝鲜与欧洲,其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7,(2):24-31
【重点点拨】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的和平友好交往自古以来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中国近代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有过贡献,共同创造了我国高度发展的古代经济和文化。明朝统治时期也是这样。不过,这时蒙汉关系十分复杂、交往频繁、形式多样。但  相似文献   

5.
【目标导学】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文明史观背景下的历史复习,尤其需要注意中外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  相似文献   

6.
朱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72-75,80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主流是开放大气的。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先秦直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不包括思想史的内容)及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本专题史实丰富,需要识记、归纳、概括的内容较多,复习时应注意线索的梳理与史实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陈康衡 《新高考》2006,(7):57-60
[学法点津]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两汉、隋唐、明清对外关系的主要史实及阶段特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不同时期统治者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对外关系发展的认识。重点掌握古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呈现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璀璨繁荣的隋唐。隋唐的繁荣促进了开放,而开放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主流是开放大气的。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先秦直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不包括思想史的内容)及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本专题史实丰富,需要识记、归纳、概括的内容较多,复习时应注意线索的梳理与史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通过友好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互相交流,互相依存,形成一种伟大的力量,共同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促进中国历史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主流。但是,在我国古代阶级社会里,各民族之间,也有隔阂和偏见,甚至以兵戎相见,发生冲突和战争。其中有汉族统治者剥削压迫少数民族的事实:也有少数民族统治  相似文献   

13.
【专题导读】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唐朝时期海路及陆路的对外交往都很兴盛.宋元则以海路为主。明中期以后,闭关自守局面形成,中西文明差距急剧扩大。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朝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能力,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此后,中国在外交上长期处于弱国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4.
除菲律宾外,古代铜鼓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均有发现。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铜鼓成为泛北部湾地区从事稻作生产的各民族两千多年来社会发展、文明交往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它是这一地区稻作民族积极进取、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蕴含着这些稻作民族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该地区稻作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古代铜鼓文化在该地区各国间的传播和发展,亦反映出该地区各国开放吸收、共同创造的文明交往观。古代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构建泛北部湾地区认同、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持续开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专题主编 :陈伟国本专题编者 :陈伟国 石 钟 许艳华      苏红媛 张连合 孙秀梅专题三 中国古代民族和对外关系  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 ,他们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祖国的兴旺发达、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汉族的一半 ,也有少数民族的一半。中华民族被世界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中华民族通过同邻国的广泛交往 ,既增进了彼此友谊 ,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陆路上丝绸之路的驼队 ,海上丝绸之路的帆船 ,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 ,同时也载来了异国文明…  相似文献   

16.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等内容。在历年的高考考查中有一定的比例。例如’98的“中央政府管辖题”和“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会有所反映。在对本专题的复习中,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认识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而是一国之内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认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专题知识体系]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中原地区的炎帝族、黄帝族,东方地区的夷族和南方的蛮族,后来炎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主题内容认知  民族关系是指古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历史概念 ,其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呈现于历史中间。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稳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共同组成、发展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握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 ,要能从分分合合的历史表象中找出统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旋律。要以正确的民族关系理论为先导 ,历史地、辩证地审视民族关系上的是是非非 ,如怎么评价民族之间的战争 ,怎样评价各民族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等等。要能对纷繁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对外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朝历代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远播了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影响;同时,在抵御早期的外来侵略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英雄。现从几个方面概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复习方法是先整体后局部。 一、外国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往来 1.朝鲜——东汉时,中国与朝鲜半岛上各国往来密切,中国的铸铜、制漆工艺、汉字传入朝鲜;朝鲜的名马特产等销往中国。隋朝时,隋炀帝多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唐朝时,朝鲜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历法、医学、诗歌,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及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朝鲜音乐家给中国带来了高丽乐。朝鲜的牛、  相似文献   

19.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伴随着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中华民族是中华境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专题复习,就是完全打破教材原有体系的专题归类复习。如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五个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外国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晚清民国史、中共党史等。专题归类复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