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7,(7):107-112
石城山岩墓石刻浮雕多达300余幅,跨越历史时空近800年。丰富的石刻艺术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僰僚人、彝人和汉人多民族和谐发展、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其写实造像风格与独具特色的装饰图案相结合,充满了艺术魅力。研究石城山岩墓艺术石刻,旨在为民族和谐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苏禄王墓是中国唯一的国外皇帝的墓葬,其旅游价值及文化价值很高.文章借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此全面把握苏禄王墓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强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制定苏禄王墓旅游发展战略的基础,最后提出其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3.
明代泉州有个琴师孔希岛活了138岁,安葬于南安九日山南麓无等岩下。历经数百年风雨,其墓已成平地,但墓碑还保存完好。碑高约2米,宽约80厘米,上阴刻:琴者孔希岛之墓,明万历十四年岁次丙戌仲夏吉旦立。墓碑的背面刻着:“孔希岛,不知何许人,善鼓琴,邀游湖海上。问其家,不答,其年,日不知也。性狷介,冬葛夏裘。人与之钱,不受,受辄与人。时慷慨取琴鼓数行。遇豪贵人辄避去。鼓之鼓,弗鼓也。往来泉中四十年而貌不加老。”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50年代,豫北辉县固围村发掘了3座大墓,关于其墓葬的年代和国别问题,由于各方面认识上的原因至今悬而不决。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辉县发掘报告》的材料,在研究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基础上,以东周时代大量年代相对确切的墓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从固围村战国大墓出土的遗物、墓葬形制、墓道墓向等方面深入探讨。结合文献记载,认为这几座大墓为战国中期魏国仅次于王以外的高级贵族或王室成员墓,而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魏王之墓或赵王之墓。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对东瓯襄武王汤和墓石像生进行研究时,主要依据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点,对墓中石像生的种类、形式等进行分析和思考。即考究来自于环境、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汤和墓石像生独特的造型艺术,进而解析其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巴泽雷克文化是分布在萨彦—阿尔泰山的一种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其目前发现的都为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本文就其中小型墓葬形制进行简单的整理,认为该文化以单人侧身曲肢葬为主。绝大多数为木椁无棺墓。超过一半的墓葬有马,但是有马随葬的都为木椁墓,而石椁墓和木棺墓没有。尸体头向有向东或西,但面向都为北。  相似文献   

7.
“再用汉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原墓进行修补后用来再次安葬和利用汉画像石作为建墓材料而再建的墓葬。其产生约在三力魏晋之间,社会动乱、经济衰退、薄葬之风,信仰转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用汉画像石墓是中国丧葬上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澄清汉画像石墓在断代上的混乱,弥补魏晋考古发掘的不足有一定作用;也是研究汉末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淮阳高庄战国墓,是迄今为止淮阴地区已发掘的最大墓葬,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先秦墓,在淮阴高庄墓的发现已届二十周年之际,对于该墓的发现和研究进行口问和总结,将有助于先秦考古和对本地区文明进程的认识。一、高庄墓的发现和特点高庄墓位于淮阴清浦区城南乡高庄村,这里是西汉军事家韩信的故里,韩信母亲墓就在高在墓附近,其正北方是韩信城遗址,西方是漂母墓,正西们南些是秦汉淮阴故城(今谁阴县码头镇),城内有胯下桥、漂母岸等历史遗迹。1978年3月26日,城南乡农民在此挖水沟时发现了这座古墓,淮阴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对该墓进…  相似文献   

9.
"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其形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分析"镇墓兽"所在墓的头向发现,南向墓与东向墓出土的较多,而以南向墓的随葬比率最高,东向墓中的增幅较快。"镇墓兽"信仰起源于南蛮系统,楚公族接受以后,渐渐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10.
山东沂南北寨画像石墓的年代及墓主是何人的研究 ,2 0世纪 60年代以后 ,又活跃起来 ,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1 .主张墓建成于西汉高后五年 ,墓主为阳都敬侯丁复 ;2 .墓建成于东汉末年 ,下限不晚于献帝初平四年 ,墓主为诸葛亮之父诸葛 ;3.墓建成于西晋初年 ,墓主为曾经参加伐蜀的诸葛绪。本文分析了以上三说 ,认为西汉丁复说与西晋诸葛绪说 ,从考古资料取证 ,证明都不能成立。东汉说论定建墓年代 ,其说可信 ,但指墓主为诸葛 ,则证据不足。最后提出墓主应是琅邪王刘容之弟 ,阳都侯、九江太守刘邈。  相似文献   

11.
郧县唐王家族墓是李唐王朝远离帝陵而葬于贬谪之地的特例,共发现发掘了四座墓葬,即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濮王李泰墓、嗣濮王李泰长子李欣墓、李泰次子李徽墓和李泰妻阎婉墓。墓葬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不仅改变了李泰及其家人的命运,也是造成这一墓葬特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河北是北宋的根本之地,既是宋辽对峙的前线,也是其祖陵所在。朝廷在这一地区种植防御林、兴修塘泊、开挖地道、进行屯田,形成了对辽朝的一道防线。这些工程配套互补,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抵御辽朝南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6):124-128
在陆续发现的一批北齐墓葬中,我们可以看粟特文化曾经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发生在同时代的佛教艺术中。在遗存的北齐石窟以及青州、临朐等地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中都曾受到粟特文化的影响。北齐造像新样式就是结合了当时绘画风格变化而来的,这种画风变化与西域粟特画风的传入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的北齐皇室内部就有“尚胡”的风气。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屈原墓在汨罗山上”,然而汨罗山上有12座大型战国楚墓,因为年代久远,墓碑残蚀,到清初已无法确认那一座封土堆是屈原墓,出于对屈原的崇仰和对古墓的保护,民间便渐渐衍生出疑冢之说。通过考古勘探,证实这些封土堆都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与罗子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代河北纺织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种植桑麻、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良好条件。两汉时期,河北是我国纺织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河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积累的纺织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提花机。钜鹿、清河以北的赵郡、中山和常山等处是东汉河北丝织业集中的地区。在河北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丝织品实物,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超技术水平。东汉时,河北的麻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墓室壁画和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所着半臂的形制。  相似文献   

17.
南诏大理国是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政治思想当然应该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道教佛教与政权的关系、儒学和政治生活的关联等,是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辽西驿路是指从三岔河到山海关这段官道,由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明代,辽东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驿站和驿路附近,故沿途留下诸多历史遗迹。过去,由于文献的缺乏,有些遗迹往往被误认,为此,本文根据韩国汉文史料,对其中得胜碑、祖氏陵园、吴三桂祖墓加以考证,以期还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红楼梦》和日本的《源氏物语》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地、不同作者,但隶属东方文化体系,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吸取营养,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都对后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情”的世界、“欲”的海洋、“悲”的色彩、“奇”的结构中将两部巨著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把大观园的男欢女爱、平安王朝的物哀审美意向,赋予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历久不衰的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汉代以"孝"治天下,公开提倡以"孝"为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墓葬形制,由中原地区的竖穴土坑墓向横穴式室墓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孝"的重要理念在其中的作用。西汉武帝在贵州设置郡县以后,大量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中原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制也先后在贵州传播开来。结合贵州的汉墓考古资料,进一步探究中原"孝"文化对贵州汉墓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