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它的名字来源于《花间集》.花间词人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排.  相似文献   

2.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晏殊作为北宋的重要词家 ,受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但他的词也并非完全是走的南唐的路线 ,从他的词中我们亦可看到他并未脱离花间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观念上 ,他象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作是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 ,并没有把它当成独立的抒情文学 ;在具体内容上 ,他的许多词虽有南唐词的情致 ,但并不缺乏对男女情事的专注  相似文献   

4.
由《花间集》所确立的花间词派在中国千年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型态的体式规范,展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独特美学价值。作为其时之香软柔美的“流行歌曲”,它为婉约词风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积极的先导。词人在表现情爱这一领域中不断开掘,从字面到构图、色彩、声律、氛围、情调等等,无不力求精美,于是词体成为中国韵文最漂亮、最华贵、最悦耳的“美文”。  相似文献   

5.
吴丽 《文教资料》2007,(36):6-7
温庭筠、韦庄都是花间派的大家,本文从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遇出发,分析了温庭筠词"婉约"和韦庄词"显直"艺术风格,并举例说明他们词风差异的主要表现,同时指出他们独特的主导词风对后来的一大批词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珣是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与同一时期其他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颇有些不同,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  相似文献   

7.
晏殊在北宋是第一个以词名家的.在词的创作上,晏词与花间词风有着密切关系,既有与花间词源出一辙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一方面晏词深受花间词风的影响,在观念上词之于他乃是饮酒欢愉之时的一个陪衬而已,他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抒情工具;就内容而言,多延续花间词人的创作主题,描写酒席歌舞、男女恋情之作居多;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明显超出于花间词风,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上的超越,士大夫情怀的出现,词作中的主体介入性得到加强;他的词雅致、真切,对于之后宋代婉约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花间词多以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情绪记忆来展开故事及抒发情感,其叙写基本沿用"触发—回忆—比照—感叹"这一范型来展示情绪记忆的生发与完成,极具情节动感与情思美感。情绪记忆促进花间词幽微要眇的美感特质形成,也是构成花间词深沉多义的审美风貌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学艺术发展的视角,重新考察了花间词派在词史上的地位。花间词虽然柔婉纤丽,却极少浅薄轻浮之作,而更多的是在柔婉中寓悲郁的。虽然长于描绘人物情态与渲染外在环境,却不是为了满足官感的刺激,而是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花间词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象敦煌词那样质实具体,进一步虚灵化,往往是以物象来渲染某种情感。与诗相比,词的意象性大大增强了。花间词使词更富有意象性,词中往往略去许多叙述环节,而以意象的转换来创造词境。花间词具有明显的“装饰化”倾向,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花间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在我国词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婉约词派是在花间词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试从存在时期、题材和内容、审美欣赏角度、流派内涵广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五个方面来探析花间词派和婉约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绮情闺怨是花间词的第一主题,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花间词人往往预先有满足读期待的创作心理,所以形成了与传统诗人不同的传达闺情的方式,在意象、意旨方面有独特之处。花间词意象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其共性是侧重表现富艳之物的盛或衰,出现时都对应着女性的孤独哀愁,具有“泪滴黄金缕”的意味。花间词多以“泪滴黄金缕”为意旨构词,它使花间词人可以按这个模式排布意象挥就成篇,也使花间词多面目雷同且缺乏真情,这是花间词作为娱乐性艺术和消费艺术所带来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历来学者论东坡词,都以其“以诗为词”,“指出向上一路”而称美。纵观苏词,其实就风格而论完全豪放的并不多,而与“花间”范式相类的艳情词却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就题材而论,举凡山川景物、农村风光、游记咏物、登临怀古,在“花间”以来文人词作中即有体现,不能说是苏轼的首创。正因此,本文认为对苏轼词的认识,如果完全着眼于“以诗为词”与开创“豪放派”两方面是有失偏颇的,而苏轼对前人词的继承方面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苏词在中国词史发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词人李珣,其生平,史无传载,就散见的考证中,疑点多多,难于信人。《生平考》就其妹李舜弦的关系中求索,并深入其医学著作《海药本草》及词作,进行探求,得出生平线索。  相似文献   

14.
西蜀花间词派以西蜀籍词人为主。其诞生与形成,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受长安花间词派的直接影响,二为西蜀君臣对花间词的喜好与互为倡行。西蜀花间词派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宫廷词人群体。其花间词虽源于长安花间词,但却有着其自身的个性风采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花间词得名于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词集共收录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内容多写风花雪月.好以女子口吻抒发感情,风格香靡,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评价很低,甚至给予了不公平的指责。斥之为继承齐梁“宫体”,随附里巷“娼风”,“言之不文”,“秀而不实”,“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相似文献   

16.
花间词与宫体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是,花间词中强烈的情感力量,使作品充满了生命活力,从而剔除了宫体诗柔弱病态审美趣味的不良影响,词人因此实现了对宫体诗的本质改造.南朝以来个体意识的不断苏醒,以及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歌妓的社会化和冶游之风的盛行,都是这一文学现象发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吕阳 《文教资料》2011,(9):12-14
萦绕一生的愁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点。本文将李清照词中的"愁"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婚前到新婚期;婚后第二年到南渡前;南渡后。未婚前李清照词中的愁表现为闺中寂寞、伤春思春的少女情怀,是少女的闲愁;婚后词中表现词人新婚生活的甜美与短暂离别的苦痛相交织,是少妇的离愁;南渡后,国破夫亡,词人的晚年就在满目疮痍、困顿飘零中度过,词人依旧多愁善感,但其忧患、思虑较前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表现情感的手段,情感是色彩表现的指归。花间词色彩缤纷,情感丰富。花间词人采用色彩对比等艺术手段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情感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花间词中,色彩已不是简单的只具有视觉效果的色彩,而是承载着词人的情感内涵;情感也不再是直白地表现情感,而是相应地通过色彩隐约含蓄地表现出来。论文通过研究花间词的色彩艺术,发现花间词具有冷暖、浓淡及明暗三种对比方式,所蕴含的情感则有冷清孤寂和离愁别绪两种。  相似文献   

19.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 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唯欲 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 家。 从晚唐五代以来,文人们受"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的局限,总是把词当作"诗余"去抒发男女相思、风花雪月的绮靡之情。北  相似文献   

20.
自花间词诞生后,其在词史上的价值被词学家开始关注。宋代文坛上,词学家多赞誉花间词的体制精巧、格调优美等,同时,也有人指责其属于艳情词,有害于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发挥;金元时期,批评家直接指出花间词是亡国之音,此时的文人也有推崇花间词的,说其能婉转地表现情感,实质是尊崇词体文学;明代文坛,推崇香艳的审美风尚,词学家对花间词的评价认识在此时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词学家从花间词的字法、句法、格调、意境等方面对花间词进行整体研究,进而极力推崇花间词的创作模式;清代词坛上,词学家继续延续明代文坛对花间词的认识,其中陈廷焯评其"沉郁"、况周颐评其"穆境",是对花间词给予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