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教版第138页、(实验本)第218页都有《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图中清楚标明在后梁北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有个“晋”政权。这个政权是何人所建?它是否是五代中的后晋?课本及插图未做任何注释,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困惑,今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69页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第 13 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梁”的北方是“晋” ,本人认为这种标法欠妥。因为此“晋”当为唐末藩镇中被封为晋王的李克用的割据势力范围 ,它不能与五代十国的政权并列。而且 ,这样标法还极易造成对“五代”历史概念的误解与混淆 ,使学生把它与五代中的“晋”混为一谈。现阐释如下 :(一 )“五代”的历史概念据课本及各类辞典、史学著作 ,五代的定义都是指唐灭亡后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 9 0 7~ 92 3 )、后唐 ( 92 3~ 93 7)、后晋 ( 93 6~ 947)、后汉 ( 947~ 95 1)、后周 ( 95 1~ 9…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137页和140页分别有一幅地图:《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教学中,教师常常指导学生将此二图进行对比,以便更直观地看出五代十国演变更替的情况。在“前期”图中,梁以北、契丹以南有个不算太小的国家———晋。该国是否就是石敬瑭建立的后晋?绝对不是。后晋的建立应在“五代”的中期,不可能钻到前期来。那么,此“晋”究竟为何国、何人所建、兴替如何?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及教参均未提及,笔者参考有关资料,方知缘由。黄巢大起义后,藩镇割据益甚,天下征战不息,唐王朝已名存实亡。诸藩镇中,北方有两股实力最强的军阀,即称…  相似文献   

4.
一 后周太祖郭威——时代造就的英雄。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黄巢起义军的叛徒朱温,夺取了唐朝的政权,成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统治者。此后,各地群雄纷起,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间,中原更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经历了八姓十三君。围绕中原五代王朝,四周还有十个封建割据的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是唐末大动乱以来,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而后周太祖郭威,正是这个转折契机的推动者。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也”。唐天祐元年甲子岁(公元904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破落的官僚家庭,“父简,事晋(应为后梁时的李晋政权)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①。  相似文献   

5.
石勒与史学     
(一) 西晋末年,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原地区陷于一片混乱之中。雇农出身的羯族人石勒,始而投身于反晋的人民起义,继之采取种种办法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最终创建了后赵封建政权,走过了从雇农到帝王的历程。综观他一生的作为,人们的评价是:“石勒是十六国割据政权中的佼佼者”,“他和苻坚是十六国前后期中两个更突出的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刘邦、朱元璋式的人物”,“他的历史地位是  相似文献   

6.
304年(晋惠帝永兴元年),在汉族流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一向称臣于晋的匈奴贵族刘渊打起了“汉”旗号,加入了反晋斗争的行列。时隔七年,一直与晋为敌,伺机就向内地进逼的鲜卑慕容部贵族慕容廆却打起了“晋”的旗号,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俨然以晋室忠臣自居。这个时候,少数族的统治者所以要打出“汉”旗号或者“晋”旗号,根本原因在于:1.他们都想乘晋室内乱,尤其是流民起义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机会,建立自己的统治政权;2.由于他们自身实力较小,因此想借助上述旗号蛊惑各族人民,尤其是汉族流民,求取他们的支持;3.上述旗号的出现决非偶然,“汉”旗号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晋”旗号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因此,由“汉”旗号到“晋”旗号的变化,正是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这就是本文企欲阐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的国号一般与地域名称有关。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些说明,并附带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演变的一个规律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分裂表象掩盖下的统一趋势问题。五代十国15个政权的国号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取所在的地域名称为国号,另一类是间接取所在的地域名称为国号。间接地域名称国号指的是,国号虽然来源于传统地域名称,但是政权的疆域与传统地域范围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完全吻合。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粗略考察一下五代十国的地理分布。大体说来,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勉强支撑着唐朝末年的  相似文献   

8.
一流民起义爆发的社会根源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从此结束了三国鼎峙时的割据局面,全国复归统一。然而,在统一后所出现的西晋政权,却是代表世族地主利益的政权。豪强大族在前此镇压黄巾起义的血泊中和由于他们彼此的撕杀火併,加强了权势;而广大农民则多沦为隶属于他们的“客”和“部曲”;或者被强制地束缚在国家的土地上。因此,西晋王朝建立后所  相似文献   

9.
族名与政权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上“五代十国”周围分布着“渤海”、“契丹”、“吐蕃”、“回鹘”、“南诏”等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如此把政权与少数民族名称混杂在一起,容易使人误解为“南诏”政权与“五代十国”前期的诸政权并立。其实,南诏政权在920年已被“大长和”政权取代。族名与政权$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  相似文献   

10.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1.
梁之“后”     
课本第137页:“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应为“建立梁,史称后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8页“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的表述严谨准确。同页注释①明确指出:“五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以梁、唐、晋、汉、周为名称的朝代,因此后人在五代的朝代名称前加“后”字,以示区别。梁之“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2.
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个重要论断,具有强烈的历史深刻性、现实针对性和未来前瞻性。“左”和右,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两者都会葬送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前,“左”和右的错误可以断送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和革命事业的前途,这在我党的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出现右的错误可以使政权得而  相似文献   

13.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2,(9):18-22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相似文献   

15.
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两节内容作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属于考试范围之内。显然。如果对前者没有起码的了解。就不能理解什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本不可能对有关后者的问题作答。因此。这些未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概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对于本单元的复习。既要宏观上整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明确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性。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具体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6.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18.
宋武帝刘裕自晋末掌权以来,不断强化对军权与军事重镇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新政权所需要的稳定的军政局势。在将那些具有较高政典学养的高门士族纳入新政权之前,刘裕对其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整合,从而完成了从强调社会身份的门阀政治时代向强调吏能实用之才的皇权政治时代的转换。元嘉之世,强调吏治、吏道,一批士族子弟转化为国家官僚,在国家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嘉之治”的出现,与刘宋政权所开创的政治新格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反面人物?首先,是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将统一全国后的封建王朝奉为正统。若出现同时建立的封建政权,总要确定一个为主体,作为继承国家政权的正统势力.其他则为“后窃”、“偏安”之类。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演出力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西晋统一后,将换作为正统是理所当然的、和K史记》、《汉书)、\后汉书Z并列被称为前四史的《三国志卿等趣为正统。作者陈寿.本是蜀汉东观秘书郎,曹魏灭蜀汉并被晋取代后,他作了西…  相似文献   

20.
两晋时期,中国历史呈南北分治的政治格局,西晋末期以后,北方中原及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后赵国,前、后秦国,五凉政权的区域王国,以及最后一统中原各势力的北魏王朝等诸少数民族政权.其间,仇池地方政权虽地处陇南一隅,但存在时间却是百年之久,并且与上述诸政权均发生了或战或和的民族交往关系.本文以仇池政权为考察中心,从仇池的角度探索其与它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力图反映出仇池国丰富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