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少年田径训练中运用孙海平教练员的训练理念来安排训练,关键在于要积极理解训练理念的含义,避免生搬硬套。我们的侧重点是:应用孙海平教练员的训练理念,结合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多年的规划和设想,有年度、阶段、小周期的安排,有周计划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存在训练理念落后、内容单调、早期专项化、过量训练以及训练模式成人化等问题。建议:通过教练员能力培养、改变青少年教练员考核标准、改良三级训练体制、针对青少年阶段生理与心理特征设计有的放矢的训练计划等策略来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训练目标的长远性与训练过程的系统性,避免教练员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青少年训练早期专项化与过量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练员应根据个人经验,该项技术的生物力学知识以及自己对训练理论的理解来安排跳远运动员各个阶段的训练。在安排各阶段的训练时,教练员应解决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的棘手问题: ①要在比赛目标和各项训练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所能接受的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制定出每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②对运动员个体差异的理解,譬如各器  相似文献   

4.
在田径项目中,三级跳远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相对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因此,对于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的难度是很大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训练负荷及制定训练计划。在这里,我们将国际田联教练员教科书三级跳远章节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介绍给大家。1.训练负荷的安排下面的表格以一个处于基础阶段的运动员为例,大致地说明了训练负荷的分布情况,在表格里包括有各种练习以及这些练习在全年各个时期的分布。建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进行适当地修改。2.训练计划的安排教练员在制订周训练计划的时候应认真考虑以…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走比赛第4名王浩、刘虹为例,通过对教练员访谈、相关文献分析、训练计划及训练笔记整理,得出我国优秀男、女竞走运动员大赛备战年度训练安排特征。研究发现:年度不同数量的训练阶段按其内容属性仍遵循一般准备阶段、专门准备阶段、赛前阶段及比赛阶段规律。训练内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规划与不同训练阶段性质、阶段任务、运动员现实状态密切相关,呈现阶段性特点,强度变化主要通过训练环境来调整。在年度训练的不同阶段,训练方法、手段较为稳定,所不同的只是实施时的强度或难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学习、借鉴国外体能训练的新理念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冰球教练员只有及时更新训练理念才能深刻认识冰球项目的专项特征,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冰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教练员对体能认识的不同会对训练安排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训练安排重点的不同、体能训练与运动专项结合方式的差异。体能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防止运动员运动损伤,通过提高教练员自身的能力、训练计划的个性化设计、核心力量训练的合理安排等途径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许多田径书中都有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每个项目的训练课安排计划。在讲习班上,有成就的教练员、运动员也向人们讲解他们自己的训练计划安排。通常这些作者、教练员、运动员叙述自己的训练计划都很详细。然而对初级水平的教练员来说,要照搬他人的先进经验来解决自己训练中的特殊情况就会经常发生矛盾。但懂得了下面的基本概念,就能去掉表面的细节,理解实质,而迈出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的第一步。长跑训练课计划安排的内容比田径其他任何项目都要丰富,尽管种类很多,但仍有  相似文献   

8.
运用心率测量训练强度、安排训练节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所重视和采用.本人根据对体校女子足球队员有计划地进行阶段、周期的心率测量,为科学训练、育材和提高运动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庆峰  谭现花 《体育科技》2023,(6):21-22+25
运用测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备战全运会的古典式摔跤重点运动员肖某大负荷训练期血清肌酸激酶(CK)进行连续的检测,分析该指标变化的个体特征,并结合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安排和运动员训练表现,对运动员个体肌肉负荷、恢复等进行训练监控。研究得出该队员大负荷训练期肌肉负荷较大,恢复较快,训练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性变化,符合训练计划安排特点;但在最后一周表现出训练不适应等个体分析,为教练员提供了后期训练安排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3.5 中短期赛前训练各相关训练学因素的时间学特征与中短期赛前训练相关的因素很多,它们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方式的时间学特征。本研究着重对中短期赛前训练中的比赛、负荷、恢复和高原训练等四方面安排、调控的时间学规律和特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供教练员中短期赛前训练时参考。3.5.1 比赛因素的时间学特征3.5.1.1 中短期赛前训练中热身赛的时间安排大赛前的中短期赛前训练阶段将参加一定次数的、不同等级的热身赛,以此来促使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能有计划地在重大比赛中调控出来。而这些热身赛的安排均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过早不行…  相似文献   

11.
试论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的探讨,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训练周期的结构及其功能不同。为教练员科学掌握全年及周期训练计划制订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  相似文献   

12.
考核工作是检查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是否合理,并且根据训练计划工作,考核教练员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计划的节点目标。考核指标是教练员平时训练工作的指南,考核指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考核工作是否科学的首要前提。本文通过对教练员考核制度的考察,深入分析了当前教练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教练员考核指标体系,使得对教练员的训练工作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和准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篮球储备资源需要加强,而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员是主要的储备力量,运动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就需要教练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科学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充沛的体力,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仍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处于发育时期,体能往往存在着不足,因此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练习篮球的基础课程,众所周知,一场篮球赛的身体对抗强度大,对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过硬才能掌管一场比赛。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应结合每一个篮球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8国及地区教练员培训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德国等8国及地区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与比较,并提出建议,供我国教练员培训工作管理部门决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血细胞分析,对田径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评定,使教练员根据客观指标的变化科学地安排训练计划,及时调整运动量,对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防止运动性贫血,杜绝疲劳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女子体操运动员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体操运动员及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控制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操作好这一看似容易的问题,作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必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本文从能量消耗与摄取、饮食结构及运动强反等方面结合项目特点对体重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优秀篮球教练员训练行为与训练行为知觉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优秀篮球教练员的训练行为、训练行为知觉及了解教练与运动员对训练的观点。选择国内甲A男篮主教练巩晓彬与其所训练的18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年度训练的观察研究。研究结论:1)教练的训练行为次数出现最多的依次为批示、当场指导、管理行为等项,出现最少者依次为发问、肢体协助等,非指导行为多于指导行为,教练的训练行为应与训练模式化等因素有关。2)除责备一项行为外,教练与队员双方对训练行为的知觉情形相当一致,是有效训练的一种现象。3)队员与教练对训练行为的观点多数一致,但部分观点会因立场、角色的不同而呈现一种辩证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2008残奥会战略与我国坐式排球运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北京残奥会坐式排球在体育运动中举足轻重.作者对参加2002年全国坐式排球优胜队联赛暨世锦赛选拔赛的运动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坐式排球开展较晚、起点低,运动员体育基础和文化素养不尽人意;教练员多数处于"打短工"、"业余性质"状态;经验不足,训练不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名国家女子短道速滑队主力运动员1个月的高原备战前后与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大赛前高原备战模式在短道速滑运动中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6名国家女子短道速滑队主力运动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高原备战训练,训练计划由国家队主教练统一制定,高原备战训练前、后1周内采用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的实验方式进行测试,.VO2max采用.VO22000 Breeze Lite气体分析仪直接测试,血乳酸采用H2 L4550491测试仪利用分光光度法取即时耳血测试;结果:高原备战后运动员体重变化没有显著意义,.VO2max、最高心率、最大功率等相关指标显著性提高(P<0.05),无氧乳酸阈、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P<0.05),运动后血乳酸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原备战可以有效地提高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的.VO2max和无氧乳酸阈值,从而能够明显提高其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mall-sided soccer games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ype, field dimensions, and coach encouragement on the intens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small-sided games. Data were collected on 20 amateur soccer players (body mass 73.1 +/- 8.6 kg, stature 1.79 +/- 0.05 m, age 24.5 +/- 4.1 years, VO(2max) 56.3 +/- 4.8 ml x kg(-1) x min(-1)).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was performed during three-, four-, five- and six-a-side games on three differently sized pitches, with and without coach encouragement. Heart rat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on the CR10-scale, and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Main effects were found for exercise type, field dimensions, and coach encouragement (P < 0.05), but there were no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of the variables (P > 0.15). During a six-a-side game on a small pitch without coach encouragement, exercise intensity was 84 +/- 5% of maximal heart rate,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3.4 +/- 1.0 mmol x l(-1), and the RPE was 4.8. During a three-a-side game on a larger pitch with coach encouragement, exercise intensity was 91 +/- 2% of maximal heart rate,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6.5 +/- 1.5 mmol x l(-1), and the RPE was 7.2. Typical error expressed as a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anged from 2.0 to 5.4% for percent maximal heart rate, from 10.4 to 43.7% for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and from 5.5 to 31.9% for RP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xercise intensity during small-sided soccer games can be manipulated by varying the exercise type, the field dimensions, and whether there is any coach encouragement. By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se factors, coaches can modulate exercise intensity within the high-intensity zone and control the aerobic training stimu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