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室曾与江苏省金陵中学合作,于2009年10月开展了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受到省内外许多教师的关注。活动中金陵中学青年教师贾维薇开设了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研究课,本文试图记录课堂中的主要教学片段,并加以评析,请执教者和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向光性诗句的引用、连续反问、自创打油诗等教学方法,突破了学生对向光性不感兴趣、科学家对其探索过程不连贯以及向光性原理难于理解、记忆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正>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学生能力提高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学生猎新、猎奇的求知欲望与复习旧知识的矛盾关系;必须解决好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教师主导全面梳理知识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创造性地构建复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接,从而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高效课堂"。问题导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课程改革后依然保留的一节教材。它虽不是学生生物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但却很适宜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因此这一节课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重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问题教学模式上好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自然十分关键。问题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我在多次教学中,不断改进,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俐 《生物学教学》2001,26(12):14-14
“生长素”是高中《生物》(必修本 )第四章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本节包括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个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常存在以下问题 :①不能正确理解向光性原因 ;②将果实发育与果实成熟混为一谈 ;③把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双重性绝对化。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应改进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之。1 如何理解“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1.1 存在问题 以练习一为例 :将云母薄片纵向插入胚芽鞘尖端 ,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 ,则胚芽鞘如何生长 ?学生常错答成 :弯向光源生长。理由是尖端…  相似文献   

6.
魏伟 《生物学教学》2010,35(12):29-31
本节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本节教学中,利用科学史实例设置问题,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逐步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再比较科学家的实验设计,领悟科学家的智慧,最后总结生长素的概念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学中,以STS教育理念作指导,以一系列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探究实验为背景,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领悟预实验的意义及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获得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的能力;结合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视频与图片,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动力,学生自行参与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教学模式。本文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片段为例阐述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 1 植物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一定较顶芽部位高吗?例1 下列哪项能正确反映某植物各部位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参考答案:C。理由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本)P.81指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此题还涉及植物顶端优势的成因问题。教材P.81同样指出,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陈燕萍 《中学生物学》2012,28(2):38-39,45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动物的三大调节以后的学习内容,该部分相对于前面学习内容比较独立,应以植物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也有自身特定的调节途径的思路去理解本节知识.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探究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设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是生物科学史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子晨 《中文自修》2010,(1):64-64
人们常说,要“一步一个脚印”,因为一步一步地走,就比较踏实稳当,而从“步”这个汉字最早的字形来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步”就是两个脚印,而且能清楚地分辨出是一个左脚,一个右脚。两脚向前移动,完成一个动作,就是一“步”,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教学中需正确认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近些年来的高考学生在面对议论性高考大作文时感到的困惑、并由此而呈现出的高考作文高分值得分低、高考作文成绩不佳的状况,探寻了其中的根由。据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相应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扩大和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学生主动质疑并深入研读文本、多方面交流对话,自己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于是,"学生质疑型"课堂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探索和研究的课堂形态。但是这种课堂形态并不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所以老师们在尝  相似文献   

16.
“两个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从“两个结合”的相互联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基础和必要支撑,后者是前者的历史延伸和文化拓展,二者构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必须深入理解“结合”彼此契合的前提、互相成就的结果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4):10-15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政府一直以"政经分离"为幌子,推行"两个中国"政策。196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问题的"对策"和"意见",使其"两个中国"的政策达到顶峰。日本政府的这些"对策"和"意见",既有追随美国推行亚洲战略的成分,也有出于日本国家利益的考量而不同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部分。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交恶及中美关系缓和的国际大环境下,日本政府的"两个中国"政策也最终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8.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 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瓦卢"的国旗、国徽、景观图片、人文民俗,黑板上悬挂一张世界政区图等,让同学们对"图瓦卢"这个太平洋岛国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同学们被岛国的旖旎风光所吸引时,用典型案例"图瓦卢等国将举国迁移"设置"问题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要知道"教什么",教师必须对文本作自我理解和阐释。教师把自己解读到的独特发现转换为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产生共鸣、理解作品,这是"如何教"的问题。语文教学受到抨击和批判,教学效果不佳,归根到底是由于教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与粗糙处理造成的。一、"教什么"的问题文本解读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定式思维下的解读套化、僵化和浅显化等方面,这是阅读教学常常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的根源。教师解读文本不是从人性、文化、生活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单纯地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的著名理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也是共产主义的重要原理。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两个必然"原理不仅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而且对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