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产生兴趣,在渴求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便是一个字——"情"。在教学中所谓的"情"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即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是情境,即有意识创设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从情感和情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么教学效率就难以有效提升。所以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就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同样重要,要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一、在"听"中"博采众长"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小学生因年龄小,注意力持久性差,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探究"生活实践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这中间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去运用。作为老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这些平台,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这也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和春 《考试周刊》2014,(56):89-89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而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过程,又让学生感悟算法,也就是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理"与"法"的关系呢?计算教学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才能抓住计算教学的核心,才能找准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的目的、要求隐藏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体能,实现教学"无痕",以此为理念,在"运用"视角下设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作为一堂球类课,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运动中学、组合中练、比赛中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应该叫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是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执教了"分数的认识"一节课,在课上她从分饼引出1/2,接着又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然后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钟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以  相似文献   

8.
"综合与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广泛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很容易"误入歧途",需要师长的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犯错是正常的,要允许孩子犯错,更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感化孩子,让孩子在一次次犯错中成长,换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初中学校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就不可忽视,针对我国初中学校美术教育现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意"、"境"、"美",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愉悦。  相似文献   

12.
张燕妮 《教师》2015,(9):50-51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运用这门工具,让地图为"我"所用,是地理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地理教学中总结出的"三读、三问法",为学生读图提供科学合理读图步骤,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考虑教育者本身的特点,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考虑互动设计的合理性.在具体实施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谷"只是一个读音和"穀"相同的"穀"的简化字,在词义上它们毫不相关。然而事实上它们在词义上是关联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简化字和被简化字的关系,"谷"除了读音和"穀"相同外,还具有"穀"的一系列词义和用法,在"穀"的词义和用法上它们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15.
"和"、"润"、"迟"分别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三者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是琵琶演奏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针对琵琶演奏中的"和"、"润"、"迟"进行探究。本文从"和"、"润"、"迟"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叙述了琵琶演奏中的气蕴、意境以及音色之润,在此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进行讲述,全面的了解琵琶演奏的真正内涵和情感。  相似文献   

16.
正"对话"在《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对话"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17.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我们每节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起着惊人的作用。语文课堂上处处充满了情:教材、教师、学生之间、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融"情"于课堂,让"情"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让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谐"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教材、教法之间的和谐等等。我主要想从三维目标入手,结合一些课堂上的具体例子,来谈谈如何让课堂上的各个细节都操作到位,让"到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也"、"就"、"又"这些起到语用标记的词在文章脉络发展,反映人类对话语控制,体现人类元语用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类对自己的话语会进行有意识地监控,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交流沟通,让听话人明白自己的目的、态度,而这种元语用意识就通过这些小品词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在"设、用、情、竞、夸"上做文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最终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