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思想和统计能力的一种互动有机体.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统计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有利于儿童逐步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儿童统计意识、统计思想与统计能力是在统计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培养儿童统计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突出统计的现实意义,增加儿童对统计活动的体验,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化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统计》教学应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实效,主动创设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的现实情境.充分让学生经历猜测、分析、判断的思考过程,注重统计意识和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龚玉玲 《广西教育》2013,(45):85-85
统计是关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而且数据收集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提高统计能力,逐步树立统计观念。笔者从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角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郭森明 《江西教育》2004,(15):64-6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要求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爆炸时代逐渐来临,人们身边每天都充斥着各方面的海量信息,而且需要经过整理、分析等手段来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以顺利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基于以上现实情况,统计相关知识的教学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关注,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教师就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进与革新,以借助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现小学生统计观念优质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8,(13):24-2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大量信息所充斥,人们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决策,而任何决策活动都离不开统计知识的运用。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高效率地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因此,有必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7.
统计观念的发展和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的初步知识已经成为未来公民适应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必备常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突出统计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强调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处理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对统计观念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见解。比如说,英国的Peter 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五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和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判断。澳大利亚的Jane Watson认为统计观念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初步理解统计术语,第二是理解在广阔的社会问题背景中所使用的统计语言与统计概念,第三是能够敏锐地对不恰当的使用统计提出质疑。美国的Jerry Moreno在1998年的ICOTS5上提出公民的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而义务教育数学与课程标准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教学统计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教给学生数据统计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策略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统计学科的应用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统计过程,感受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活动体验,才能入脑、入心,形成观念(曹培英语)。再则,一种观念的形成,必须是一个持续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想象,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要在不确定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良好的空间观念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计引入小学数学已近三十年,新课标和教材中对统计的教学内容已作明确安排,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统计观念是人们面对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思考、所推测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它主要包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为了培养初中生的统计观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调查统计过程,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培养“统计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运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统计量等来展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下面结合统计教学实践谈谈在对学生统计观念培养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教学设计,都要抓住一个核心——数据分析观念,即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预测、判断和设计。实际上,统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统计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教材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后有一个实践活动: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但我校是寄宿性的学校,平时作息时间紧凑,难以实施.平时教学中,虽然力图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5):3-4
数学中的统计是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据(包括图表)中获取信息,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