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庐隐的小说,以她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以瑰丽的语言,真实展现了女性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体现了庐隐小说的浪漫气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她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2.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文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4.
庐隐的创作生涯虽不长,但留下的作品却颇多.她的小说展现了"五四"时期觉醒女性的反叛、探索精神和悲哀、迷惘的心理状态,形成了悲郁、探索的精神特征.这种精神特征与西方"世纪末"情绪的影响和庐隐自身的情感经历、生命体验密切相关,也是庐隐独特的审美选择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庐隐是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代女作家群的杰出代表,她凭借"问题小说"与冰心齐名。庐隐的作品总是透出悲哀的意味,是一位悲哀的叹美者。本文试图从情与理、爱情与婚姻、传统与现代等几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性性别立场来探究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以此为视点来探视庐隐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7.
庐隐对女性的“女奴”现状的反抗,对“男权文化”的抗拒和剥离,对女性“自我”个性意识的确立,有着独特的、时代的意义。同时,由于庐隐“本我”“经验”的原因,她的女性自觉意识盈溢着“消极”的、悲哀的色彩,影响了她无法对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个女性会员,庐隐的创作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然而早期部分评论家认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半新半旧的温柔的闺秀”或“小资产阶级的纯粹旧式的女性”,“脱不了旧文学的色彩,而她本人则是一个“悲观到自暴自弃的地步”的“脆弱女性”。瑚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但正如茅盾所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庐隐小说大多从婚恋、家庭等角度来对女性生活及其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纯粹的女性情绪世界。她以女性自身体验及生存境遇为依托,透过病妇独特的心理、感情、思想和欲望,展示了知识女性探究生命底蕴的苦闷与焦虑,以及爱情选择上的知与情的冲突,并借此对自我与社会进行双重探究及解剖。病情叙事既是她的观察视角,也是她的叙述视角,由此,我们看到了庐隐对社会秩序的焦虑与愤怒,她要借病妇形象来揭示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失调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1.
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茅盾批评观点的影响,历来评论者总是特别关注庐隐小说"问题小说"的性质,而常常忽略她那份浓浓的浪漫情怀.想象浪漫是庐隐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从她心灵深处流出的清泉.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表现了"五四"启蒙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庐隐是"五四"时期女性书写的先驱者,然而却不是超越者,她的作品一直以一种自怨自艾、自伤自悼的自我叙述方式表现了知识女性徘徊在歧路的情感世界.在封建父权与丈夫之家——或许是"玩偶之家"之间,新女性进退维谷,辗转反侧.她的作品谱写了一曲男权藩篱下女性命运的悲歌,成为"五四"时代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被茅盾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的庐隐1923年发表其成名作《海滨故人》,在当时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瞩目和青年人的强烈共鸣,庐隐由此蜚声文坛.然而,即使这篇堪称庐隐扛鼎之作的《海滨故人》,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也很难找到它当年被推崇的全部意义,很难取得一种深层的情感认同.至于《曼丽》、《玫瑰的刺》、《女人的心》等,已显示了庐隐创作思维的停滞,让人看出题材的狭窄,更是激活不了人们的阅读兴味.庐隐“无疑已经为多数中青年作家、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所不知了”,时光给她的作品蒙上了历史尘埃.本文拟就其中的原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庐隐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上颇有才华的女作家,但由于自身和社会诸多原因,她未能走出其悲观的人生。本文论述了庐隐从新女性的热情到热情的滑落,从女性心灵的渴求到理想的幻灭,由此看出社会裂变过程中女性心理的多层意识的冲撞与拼博,渴望与幻灭,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和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学初期的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16.
庐隐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上颇有才华的女作家,但由于自身和社会诸多原因,她未能走出其悲观的人生。本文论述了庐隐从新女性的热情到热情的滑落,从女性心灵的渴求到理想的幻灭,由此看出社会裂变过程中女性心理的多层意识的冲撞与拼博,渴望与幻灭,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和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五四"女作家庐隐以"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发出了对旧世界的呐喊,因此,很多人在探讨庐隐的创作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她的战斗性,却忽略了其创作的基调--悲哀.纵现庐隐的小说,感伤情调贯穿始终.本文仅从悲哀的情绪、清冷的意境、清幽的语言三个角度对庐隐小说的审美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个女性会员,庐隐的创作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然而早期部分评论家认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半新半旧的温柔的闺秀或小资产阶级的纯粹旧式的女性,脱不了旧文学的色彩,[1]而她本人则  相似文献   

20.
这个题目本是庐隐诗中的一句,但我却认为它是庐隐的文学地位的真实写照。庐隐是位敢爱敢恨的女作家。在“五四”时,庐隐曾与冰心齐名。她有着鲜明的个性,敢于大胆地向读者坦露那颗真诚炽热的心。在现代文学史上庐隐有她自己的地位。尽管她的写作生涯很短,但她在文学上是有成就的。随着历史的积淀,庐隐的作品显出了独有的价值。现在我们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