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合式游戏     
目标: 短跑技术中,正确的摆臂动作很难形成,用游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加快摆臂技术的掌握;步长与步频最重要,游戏中促进两者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教学训练中错误动作的形成及矫正周桂贞,蒋立乒乓球速度快,变化多,造成了掌握技术动作的难度,容易出现错误动作。在教学训练中,要注意研究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1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一个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形成,是由无手上肌肉感觉到有手上肌肉感觉,...  相似文献   

3.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1):18-19
一、悬坠钓法的基本坐姿指的是垂钓者坐在钓箱上的姿态。不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它的整个垂钓过程,都是坐着完成的。所以正确坐姿有助您放松身心,节省体力,保持良好的垂钓状态。正确坐姿应该坐势自然、松驰,并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以大腿与小腿形成70度左右的角度为适宜,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如下)。角度太小(小于50度),大小腿肌肉都会受到挤压,造成腿部血液流通不畅,腿部麻痹。角度太大(大于90度),踮着脚尖时间长了,小腿肌肉容易收缩及过度紧张导致抽筋。  相似文献   

4.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快攻运动员最重要的技术,也是乒乓球各种打法运动员应具备的一种得分手段。因此,在少儿初学阶段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的动力定型,正确的肌肉感觉和技术感觉是很重要的。1从徒手动作的练习开始,就要求学生对正手攻球的动作有一个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视觉与本体感觉的反馈信息控制应用于横马分腿腾越动作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视觉、本体感觉等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控,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视觉与本体感觉的反馈信息控制能有效地诱导学生“寻找”完成规定动作所必须的肌肉本体感觉,加速建立正确的运动动力定型,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田聚群  罗汉礼  强政 《精武》2013,(19):13-14
因为骨骼肌具有肌肉依赖性质,当试图改变已经适应了的运动负荷时,个体将会体验到身体心理不适的感觉。骨骼肌的肌肉依赖性质正是运动以来的形成机制。具有运动习惯的人突然中止运动时身体会发生明显的不适感觉,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开始参加大负荷运动时身体同样会产生明显的不适赢觉,在研究运动依赖问题时它们都应该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何杰 《体育科学》2000,20(3):34
速度感是赛跑运动员对自己的跑速在时间上的反应和对肌肉用力与放松程度的本体感觉。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熟练掌握专项技能,形成运动技能离不开正确的本体感觉。精确的速度感可使运动员辨出不同强度跑速中肌肉用力的大小和技术的正确程度,在高速跑中有效调控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收缩与放松,而不致造成肌肉用力紊乱,出现动作失调。短跑的极限状态可造成运动员一系列心理负荷即极度紧张反应,当运动员精确地感受并分辨出自己的速度时,就能控制技术,稳定情绪,产生自信心,在比赛中发挥最高跑速。因此精确速度感也是提高动作最大频率的心理前…  相似文献   

8.
庄容 《体育教学》2005,(5):43-43
在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过程中,练习者往往会出现起跳动作未完成,急于挺身;不是主动下放摆动腿,髋部积极前移,而是向后踹腿;上体过于后屈,以挺腹代替挺身等错误动作。为了使学习者领会动作的正确概念,体会肌肉正确用力的感觉,较快掌握正确的“挺身”动作,笔者创设了几个练习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冯勇 《体育世界》2009,(12):31-33
为改进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方法,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动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掌握正确规范的投篮技术,提高投篮命中率,采用电化强化教学法,投篮手法强化练习法及瞄准投篮强化练习法,使学生体会到单手肩上投蓝技术的正确动作概念和肌肉用力感觉,有效抑制了一系列错误动作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加快动作的形成,提高投篮命中率,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2003,23(2):124-129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外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h,48h及72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团体舞蹈编排的特点,从音乐的选择、编排的构思、编排的表现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舞龙活动是中国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对舞龙活动体育市场的形成、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舞龙活动体育市场的发展策略:在学校大力开展舞龙活动,举行更多舞龙竞赛活动,对舞龙活动进行产业化经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盛唐剑舞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唐朝的剑舞文化为切入点,对盛唐时期剑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做详细地考证与论述,探究盛唐剑舞文化对后世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旨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职业组标准舞和拉丁舞选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标准舞与拉丁舞虽同属于体育舞蹈项目下的两大分支,但因其舞蹈风格和技术特点的不同,所以在标准舞与拉丁舞选手体型、身高、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文章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力量的选拔以及体育舞蹈参与者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大军 《精武》2012,(1):36-37
通过对芭蕾舞基本功、爵士舞基本功和拉丁舞的教学分析,构建了拉丁舞教学程序模式,为广大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拉丁舞教学的一个新方法、一个新模式、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太极大舞的概念谈起,分析了太极大舞的运动特点,阐释了太极大舞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把太极大舞与高校武术教学相对比,分析了大学生不太喜欢传统武术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首先,改编一些动作,加入舞蹈、戏曲动作等,使武术更适合现代大学生;其次,加入演练队形的变化,增加同学间的配合协调,使其更具有亲和力;第三,加强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武术魅力,能更深层次理解各动作健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产生于交谊舞,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文章通过对比两者的表现形式、结构、价值、作用、分类方式、发展特点等方面,比较体育舞蹈与交易舞的差异和共同特征,最后总结出两种舞蹈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9.
锅庄舞作为原生态舞蹈具有很强的锻炼价值和开发价值,将锅庄舞引进校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锅庄舞的简介、起源、特征和可行性分析来研究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蹈走进校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万小玲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38-1040
排舞的动作优美流畅,风格特点鲜明,音乐节奏突出,队形变化多样有趣,其形式上的简单易学,内容上的兼容并收,高雅与流行的完美统一,使不同年龄层次的一般人都能很快融入其中进行练习。因此,大力推广排舞,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人们宣泄压力、缓解心情、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