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宅门》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书主角白萌堂、白文氏、白颖宇、白景琦等人的分析,揭示该书在人性层面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性和其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电视剧《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性格分析为线索,剖析景琦一生做人形式用的是儒家文化思想,做事方式是道家文化思想,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生活目标是禅家文化思想。文章分析白景琦性格时并不是把他的所做所为与儒、道、禅三家文化思想一一对应,而是以儒、道、禅三家思想整合剖析景琦的性格、为人和处事。文章还以景琦为代表剖析了儒、道、禅所构成的中国文化心理的审美性,重新解读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心理构成。  相似文献   

3.
徐林 《班主任》2007,(7):36-36
电视剧《大宅门》以其独有的京腔京韵加上名家名角的强大演员阵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却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情有独钟”,这个小人物对主人公白景琦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季先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大宅门》是好戏,借论其好处,谈赏戏、评戏、写戏的理念、情趣、分三个问题:一、出新与出奇;二、具有传奇性、独特性、复杂性、丰富性的鲜活人物;三、有意味的冲突、富创意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5.
况汉英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10-11,19
本文从人性视角对王蓬的长篇小说《水葬》进行了解读,探讨了社会制度、政策对人性塑造的重要作用,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风格、地域风俗的描写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丰富的蕴涵为我们从不同视角加以解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其中很显明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人性的异化问题。从人性层面分析《百年孤独》中的异化群体,具体从爱的能力的缺失导致的情感畸恋、意识的疯癫导致的理性之殇和创造性思维的缺失导致的自我封闭三个方面剖析小说中人物群像,涵盖了人性中的重要方面,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京剧《大宅门》以成熟作品为依托进行戏曲舞台改编,不但集合了郭宝昌、朱绍玉、蓝玲、杨少春等前辈名家坐镇,还拥有专业运作团队进行年轻化、市场化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庆邦因为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一直关注社会底层,他的作品往往淡化故事情节,注重透视社会现象,揭示人性本质。其小说《神木》挖掘人性深刻,描写人物细腻,写人性的泯灭与复苏,具有让人心灵震撼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路易丝》中的路易丝,虽身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两位作家却将他们置于当时真实的现实中,对人性中欲望、贪婪、虚伪、欺骗等诸多弱点的探究却异曲同工。本文将从这种疯狂变态行为的表现,变态心理性格的成因及变态人性的揭示来分析这两位女性形象。并重点论述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阐释,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大宅门》即将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前后达26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这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做人,这样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始终是以人为中心,是以人的某种愿望的满足为归宿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性的关爱是宗教不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作了阐释,指出人文精神的重塑须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与<原野>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意蕴上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挖掘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人在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形态下人性的探索.两个作家透过文本向我们揭示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命题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但是真的人性应该是美的,总能找到复苏之途.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性论的本体论立场消解人性的具体复杂性,客体化立场否认人性的主体选择性,预成立场遮蔽人性发展过程,均质立场抑制人性的升华,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人性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人性的教育学立场,即生命立场,复杂取向;主体立场,实践取向;生成立场,过程取向;价值立场,超越取向.从教育学立场看,人性是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个体在生命成长历程中逐步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内在特性.它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取决于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的人生实践与自我选择,可能丰盈也可能枯槁,可能上升也可能堕落.教育对人性发展之可为与应为在于:尊重人性,顺势导引;化育人性,启发自觉;提升人性,引领超越.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作品《红旗谱》中的地主冯老兰,是政治话语中的阶级代言人;九十年代作品《白鹿原》中的地主白嘉轩,是浸染着儒家文化、充满人格魅力的宗法家族制的维护者;2007年出版的《青木川》中的地主魏富堂,是在人性关照下的多元化的人物。通过这三个地主,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当代历史叙事的变化和作家的政治理念、文学观念、美学观念等精神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人文特性与数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当今数学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人文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有其外显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人文,泛称文化。人文教育就是大学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以及人才的培养构成了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从大学人文教育的历史以及人文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难看出大学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就没有它存在的根基。本文针对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人文素养的涵义,指出人文素养在人的成长中居于基础地位。结合工作实际,对电大开放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