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学六年级至初中阶段,学生喉部的发育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如出现喉部不适感,声音逐渐嘶哑或突然嘶哑,说话、演唱时声音变粗变低。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变声期。如何让学生安全的度过变声期,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发展他们的发音能力,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是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变声期发声器官的生理变化及保健一个人从少年期进入青年期,由于性激素不断增加,在身体其他部位变化的同时,会出现声带变长、喉结突出,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充血、水肿及一般分泌物增多,声门后半部在变声中期会出现闭合不全即“变声三角”等现象。这些都是变声期中的自然生理现象。变声期中的男生与女生是有一定差异的。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生12~15岁、女生11~14岁(武汉市变声期年龄男生多在13~14岁,相当初中一年级;女生多在12~13岁,相当小学六年级至初中  相似文献   

2.
学制五年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 ,其年龄多在14岁至 16岁之间 ,他们正处在变声期或变声后期 ,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该怎样对其进行声乐训练呢 ?对此 ,笔者的经验和做法是 :1.打好歌唱发声的基础(1)讲清歌唱发声与气息控制的关系。气息是发声歌唱的原动力 ,没有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唱不好歌。因此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讲解气息力度的对抗作用。待学生理解了气息控制与歌唱发声的关系后 ,再让他们做一些气息控制的实践 ,从而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与气息控制的初步关系 ,打好歌唱发…  相似文献   

3.
变声期的特征,变声期的歌唱训练中如何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及如何得到良好的嗓音保护.  相似文献   

4.
学习歌唱的学生由课堂训练走向舞台演唱,有时存在一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而引起舞台紧张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歌唱教育应在提高学生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歌唱心理培养,从而使学生从课堂向舞台表演时能顺利的克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艺术歌唱发声理论与发声技术知识、实现其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从解决学生在接受训练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通过自身体验,切实地感受打开喉咙、运用正确的喉位发声,从而获得能够进行艺术歌唱的能力,是为构成初始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事实上,无论人们从任何角度解释人的歌唱发声现象。没有喉咙与声带的积极参与,实现人的歌唱愿望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通过实践、试图探求利用特殊的符合于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规律的,以便人的喉咙与声带在参与艺术歌唱发声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艺术教学活动中,艺术歌唱发声技术训练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利用声带(声门)发出艺术歌唱的内感状态,以及身外空间产生声音鸣响的不同形态差异性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要求上,指出学生所发出声音的内感同在他身外空间产生的共鸣音响效果的不同.尤其对学生发出的高音区的声音,从所出现的声音内感与外感空间距离的事实,更应做出明确的解释.我们可以分析学生发出声音的自我感受同他发出声音后,和在特定空间听到的歌声鸣响的关系;很显著的一点是,歌者在利用自身线性气息流体作用于声带发声、使声带产生歌唱基音,进而使喉咽腔产生第一阶声音鸣响、再向上到口咽腔、鼻咽腔、头腔.从声带向胸腔所引发的整体声音共振的第二阶共振鸣响感受,与进而在歌者体外空间引发的第三阶空气共振鸣响的客观声音效果,必然存在主客体听觉感受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传注里记录的破读很多属于构词现象。从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到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前贤时彦对上古汉语发生过的变声构词现象或自发或自觉地进行了艰苦的摸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系统理清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的状况,对确认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步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跨栏跑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通过观察和文献资料法,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现象研究分析,进行心理诊断,并加以引导,及时克服,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情感表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的高师专乐教学中,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即只注重学生嗓音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声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声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师专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在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中更为广泛。文章介绍了师专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重点分析了师专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和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大都较多注重发声技巧和歌曲演唱方面的训练,而往往忽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如何把声乐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们声乐教学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幼师声乐集体课这一授课方式和授课对象,从基础入门示范教学、音乐表现、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总结出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对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表演艺术。在歌唱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对歌曲内容的内心感悟,是声乐表演的心理基础;情感表达是情感体验的艺术性外化,是声乐表演的外在目标。二者是歌唱心理过程的两个阶段,具有依存性和连续性。声乐表演中,情感体验转化为外在的情感表达,才能具有审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歇唱的器官、歌唱的呼吸和歌唱的共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脑、心、身".通过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歌唱表现意识、歌唱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情感与歌唱在时间过程中是极为相似的心理图式和心理行为,形成“同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情感既是歌唱的起点,又是歌唱的终点。“起点”即歌唱前要有充分的情感前准备,“终点”即歌唱的最终目的是正确的传达、表现歌曲情感。歌唱不是为了炫技,歌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前提,为正确表达歌曲思想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心理因素与其歌唱表现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的歌唱活动和歌唱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歇唱本身的表现技巧和演唱技能的训练,而容易忽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影响.歌唱是歌唱者歌唱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需要熟练的演唱技巧,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顶岗实习需要高职学生独立完成岗位职责,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随身份、角色、环境的转换而增加。从高职学生在此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找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部分留守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教育留守学生,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扮演好"代理家长"角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个留守学生都成为"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9.
中专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上存在着三大障碍,即语言因素、内容因素和心理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应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的习惯,注意并掌握一些听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歌唱的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记与忆"两方面,歌唱记忆是歌唱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歌唱记忆的核心是听觉记忆和感觉记忆,要加深对作品的印象,接受外来的知识都是靠记忆完成的,它可以帮助歌唱家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技巧,促进他们在歌唱艺术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