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联农庄一个名叫马克西的拖拉机手在卫国战争期间参军。1941年的一次战斗中,他被炮弹震伤,之后便失去了听觉和说话能力。后来他回到家乡集体农庄工作。他的聋哑之苦,一直折磨着他过了42年之久。1986年的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战场上,德国兵和坦克向他拥来,而他已子弹用尽,便奋力  相似文献   

2.
王海涛 《科学中国人》2013,(12):48-51,F0002,1
20多年前,当他踏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在这里.他一待就是16年;他更不会想到.从此他将与电力系统科研结缘.威了他未来几十年的科研方向。这么多年来。是电力科研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3.
1990年,19岁的他成了一个伞兵。两年以后,在一次排除炸弹行动中,他不小心引爆了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过后,他的肚子被弹片撕开了,左手骨折,盆骨有18处粉碎,膝盖以下全烂了。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他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1月,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他就是闵恩泽。从事科研工作50余年的闵恩泽,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他却用这样一首打油诗  相似文献   

5.
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06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在17岁时来到费城的一间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渴求知识的他利用在印刷厂做工的环境,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知识改变了他的境遇。1731年,25岁的他已是社会上知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此时,他倡议建成了北美第一个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12年前,他踏入西北工业大学,那时的他是一名学生,怀揣梦想,踌躇满志,12年后,他还在西北工业大学,不同的是,他已成为一名教师,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硕。8年的求学生活,2900多个日日夜夜,他发现自己早已习惯了这个校园的一切,早已离不开了。毕业后,他毅然决定留在母校工作,留在这个辛勤培育他成才的地方。他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田威。  相似文献   

7.
柳哲 《知识窗》2010,(2):1-1
1923年夏天.沈从文从故乡湘西来到北京求学.满怀希望报考了北大.这一年的秋天.他参加了燕京大学二年制的国文班入学考试,结果有一科得了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把2元报考费破例退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一天,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日积郁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42-142
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Lawrence,Ernest Orlando,1901-1958)(邮票L12a,其中EARNEST里多印了一个A)的祖父是挪威移民。1922年他大学毕业,除了自然科学外,其他学科的成绩并不特别优秀。原先,他盼望进入医学界。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位物理教师唤起了劳伦斯对物理学的兴趣,使他选择了这一专业。1925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1927年起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0.
1966年7月,年仅22岁的杨治中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专业毕业,怀着对高分子事业的钟爱,他来到原中国科学院中南化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待,就在高分子科学研究战线干了四十个春秋。四十年来,他迈过荆棘和坎坷,走上了一条成长创业之路;四十年,他勤奋耕耘,以朴实无华的青春谱写了一个科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13-214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Thomson,Sir Joseph John,1856--1940)(邮票T10a)1856年出生在曼彻斯特,一个商人家庭中,家里指望他日后能继承祖业,但他却迈上了科学家的道路。汤姆逊14岁时进人曼彻斯特的一所专科学校,本打算学工科,但却对物理学逐渐发生了兴趣。1876年,他靠奖学金进人剑桥大学读书,此后便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一生。他毕业时的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二。1883年,他接替退休的瑞利^R6N任物理学教授,当时他只有27岁。1884年,他又接替瑞利的卡文迪许0实验室主任的职位,领导该实验室达30余年之久(直到1919年)。英国能够于20世纪前30年在亚原子物理学领域保持显赫的领先地位,主要有赖于他的指导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19日,20世纪最著名的科幻巨星亚瑟·查尔斯·克拉克离开了我们,当天英国著名广播电台BBC报道了有关他的事迹和他的科幻作品对科技的影响。 克拉克是一位太空工程师,更是一位科幻思想家,与艾萨克’阿斯莫夫和阿尔伯特·何林并称为科幻三大巨头作家。他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中学毕业后没有上大学,但他的业余学习和思考让他有能力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指挥员和技术师,1945年他提出的卫星通信的设想,使他获得了1963年的富兰克林学院金奖,  相似文献   

13.
我爱,我赢     
王国军 《知识窗》2010,(6):19-19
1989年.李书福只身来到了深圳大学深造。在读书期间,他购买了一辆中华牌轿车,在技术员的帮助下,他甚至将汽车拆了又重装。至此,一个制造中国自己汽车的构想在他心里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保罗·麦克里迪(Paul Mac Cready)1925年出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新哈芬市,小时候性格孤独内向,喜欢一个人装配模型飞机,并常关起门来躲在小房间内摆弄这些玩意儿。 后来,他开始自己设计和制造各种模型飞机,并送去参加比赛。他14岁时制造的一架以橡皮筋供应动力的飞机,曾在空中飞行了将近13分钟,创下了世界记录。 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屡次参加翱翔机飞行比赛。曾于1949年、1951年、1953年三次夺得美国全国翱翔赛冠军。1956年,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翱翔赛中独占鳌头的美国人。 翱翔机结合了麦克里迪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航空学与气象学。1952年他取得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博士学位之后,成立了气象研究有限公司,进行有关紊流的天气变化的研究计划。这一段时期的工作很富有刺激性,他和他的助手常驾驶单引擎小飞机进入雷暴云的中心,为他日后的事业开创了一条道路。1970年,他决定运用他的多门知识来创造一个比较干净的世界,也就是使用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来发动飞机和汽车等。  相似文献   

15.
1610年,当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首次观察土星时,他看到的是一颗有着模糊边界的行星,当时他把这个模糊边界解释成土星的两颗大卫星,一边一颗。但两年后,"卫星"消失不见了,再过两年,它们又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1906年lO月的一天,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故乡照例外出写生,遇到了一场暴风雨,风雨交加之下,他昏倒在风景如画的野外。幸亏一位过路的马车夫救了他,把他送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起来作画,结果病上加病,不久便与世长辞了。据说,他临终时手中还握着画笔。这位老人就是法国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死也要为作画而死。”  相似文献   

17.
刘蔚如  李颍 《金秋科苑》2012,(20):25-28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华诞,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文虎教授来说显得格外有意义,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自1961年留校任教至今,吴文虎教授把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奉献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尽管笑称到2011年就完成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使命,他却并未打算就此止步,教书育人早已融入他的生活,他还要无怨无悔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18.
武衡会长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他的谆谆教诲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仿佛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研究协会的工作,接待发明人的来访等各种活动,迎接新世纪的来临……不,武衡会长没有走,他仍然活在我们中间。武衡同志是一位杰出的科技工...  相似文献   

19.
一米八的个子,一口京腔,岁月在他白净的脸上刻下了年轮,也嵌进了智慧。他便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李鸿志教授。 1994年10月13日,这位1937年出生在北京的专家校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于他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因为他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就直接来自他与儿子相处的经验和痛苦的思索。如果没有残疾的儿子,自然就没有这部小说,他也就不见得会享有广泛的声誉。对于大江健三郎来说,1963年无疑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出生了。这原本该是一件喜事,却从此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心头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头部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