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介绍了“圣人无常心”的内涵、当代社会为官不廉的表现以及老子的圣人无常心对清廉为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弼一生著作甚丰,然就其哲学地位来讲,则最主要的著作不外三部:<老子注>、<周易注>和<论语释疑>.尽管这三部书的内容互有交又,但是各自的侧重点还是非常鲜明的.具体来说,<老子注>侧重从形而上的"无"的角度立论,重点研究的是"无"的本体地位问题,而<周易注>则是从形而下的"有"的角度立论,重点探讨"无"的实际应用问题.至于<论语释疑>,则是以二者为基础,重点揭示圣人的理想形象问题,同时由于圣人形象的确立也使我们对王弼玄学的最终归属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师:从上一阶段儒家作品的单元学习当中,我们探讨了君子的概念,也探讨了君子的处世哲学.大家阅读了《〈老子〉四章》以后,对老子有哪些印象? 生:老子以圣人自居,高高在上;遵循自然,倡导无为;能先人一步思考. 师:我们看到的老子既有先人一步的有为,又表示无为才无败;既有高高在上的圣人感,又有适可而止的平和感,老子的人设是不是...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老子》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并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是老子通过削弱地方权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策略。不仅《老子》第八十章,《老子》全书中都有大量的有关中央集权的论述,最明显的是《老子》中多处出现的“圣人”,而《老子》中所谓的“圣人”就是帝王,老子的理论就是帝王之术,老子要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必然主张要加强中央集权。受老子影响的法家学说也极力提倡中央集权,而以老子理论为核心的黄老之学指导了汉初的政权建设,提升了汉中央的势力,为汉武帝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老子观是指对老子其人其书的认识,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葛洪的老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阐述老孔均为圣人,无高下之分,老子非异类,以及从神仙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子提出批判。本文全面揭示了葛洪老子观的内容及其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上善若水"入手,指出老子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并以"水"喻道,进而论述圣人的德性,体现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论苏辙立足老子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辙哲学思想的立足点是老子思想。他在老子道器观、圣人观、修养观和治道观的基础上,建构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圣人是中国文化中表征做人的最高典范的观念。孔子描述的圣人注重事功,具有崇高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孟子把圣人转化为一种最高理想人格,其本质属性是人伦实践。孟子奠定了圣人的人性论依据;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圣人形象,使圣人形象具有现实性和多样性;塑造了孔子圣智兼备的"至圣"形象。孟子对圣人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确立了儒家圣人观念在中华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也使圣人观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侠 《学语文》2013,(5):57-57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又名《老子》),“上善”指的是“至善的、最完美的、与人无争的圣人”。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是“至善、最完美的圣人就如同水一样”。既然这样,那么,水又有哪些至善的品格呢?对于这个问题。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儒家代表人物孑L子以及佛家代表人物净空法师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老子虽未对人的本质作系统深入的探讨,但《老子》一书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人及其理想人格作了划分和描述,隐含着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在这个社会中,圣人是兼具内省与外王双重品格在形而上之道的指导下行无为之治的最高统治者;士是把形而上的圣人之道转换为形而下之德作用于具体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推动者;而居于社会主体的百姓则复归于淳朴、自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战国中期的庄子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思想是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他对老子的唯心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悲观论调。他主张“攘弃仁义,”(1)“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窃国者为诸侯,”(4)要“绝圣弃知,大盗乃止。”(5)他反对当时统治者制定的仁、义、礼、乐制度,认为仁义道德制  相似文献   

12.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以“道”为美。老子认为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美是道,大道至美。“道”派生天地万物,又超越声色名声,似有实无。整个老子美学就是由“以道为美”为核心辐射开来的网络系统。老子美学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以“无”为美,以“妙”为美都是以“道”为美的变相形态。道法自然,从道家的人性论出发,老子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及以“味”为美的独特美学观。以“道”为美体现在治国之道上就是“不争”的“圣人之治”;并提出了“致虚守静”的方法论,以达到复归本性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和老子所追求的"圣人特征"有相似之处。以老子的视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剖析雷锋精神的实质,探讨雷锋精神由雷锋个人的人格品质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社会整体精神的途径,并从老子对道德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寻找有利于发扬雷锋精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老子理想人格理论以“道法自然”为其理论基础,以“圣人无为”为其建构理想人格模式的方法和原则,并依此来使圣人处理世事,修养性情.进而使圣人在行为上彰显其自然无为的心态与作为,在主体内在精神上保持其纯真的自然状态.使内外相得益彰,双向并进,从而达到其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魏晋玄学主要探讨名教与自然之关系.魏晋时期,儒学顺两汉独尊传统,仍深居人心,孔子亦继续保持圣人形象,在此情形下,很多玄学家便不得不正视儒学,何晏与王弼都注释了<老子>、<周易>、<论语>三部经典,其中两部属于儒家.王弼一方面顺文化传统,认孔子是圣人,主张孔子高于老子;另一方面又深契道家,不觉便以老解<易>、以老解孔,多有不当之处.通过辨析王弼对儒道两家三部经典的注解及圣人体无论,来评价其儒道融合思想.  相似文献   

16.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子书”中较重要的一部著作。曾有人指出《老子》是一部写给“圣人”——管理别人的人所看的书。因而也可以说《老子》是一部管理学著作。本文将主要探讨《老子》的两个主要观点“无为”“清静”作为管理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说:“上善若水。”圣人认为:大自然中,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没有比水更坚硬的了,没有比水更善变的了。所以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水这样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09,(4):16-19
为学之道八:学无常师道家的祖师老子(李耳)说:“圣人无常师。”意思是说远古时期的圣贤没有固定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但“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四十三章)。意思是说,有道的人顺其自然而不恣意妄为,潜移默化而不发号施令,但天下人很少能够得到这样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老子说:“上善若水。”圣人认为:大自然中,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没有比水更坚硬的了,没有比水更善变的了。所以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水这样的层次。圣人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学问和技巧,是有道可寻的。那么,该如何达到“上善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