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说我也有好几年的写稿经验,所写的稿子也先后被全国28家新闻出版单位采用,但是,翻开自己剪报本细看,中央级的大报发稿基本上为  相似文献   

2.
很多大报在各地设有驻站记者。少数驻站记者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地的报纸找来,认真读上一遍,从中发现线索。开始的时候,自己还能去一线采访采访,进而只是补充补充,再后来连电话也懒得打了,干  相似文献   

3.
大连日报已是大报,现在每天出对开四版(个别时候出过16个版),1993年天天出对开八版。那么“大连要办‘大报,”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逐步把大连日报办成在读者中有较强影响力的报纸,办成向国内沿海大城市报纸看齐的报纸,办成国际性都市的报纸,办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市场的报纸。我们这些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异想天开,而是依据最近制定的《大连市1990—2010年经济上新台阶规划纲要》提出来的。这一《纲要》明确提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初步建设成为北方香港,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作为这个城市的党委机关报,最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在南阳日报社通讯员培训班上,我听了王大莹老师讲的“小题大做”,感到很新鲜,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生括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问题、小典型,按常理,应该是小事小报,但对新闻来说不仅大事要上大报,“小事”有对也能上大报。因为小事发生在百姓身边,离百姓最近,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百姓的关注程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李鹏 《今传媒》2005,(12S):50-53
虽然,“大报”“小报”的概念一直以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严肃”与“低俗”的代名词,但现在,这种概念慢慢开始转换,大报和小报的区分仅仅是版面大小的区分而已。在中国大陆,四开版面小报一开始就走出了格调低下的阴影,即“小报大办”。而世界各地也开始出现抛弃传统的对开版大报追随四开小报的现象。这是一种生存形式的转变还是报业“危局”形势下的嫁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地市报同仁(包括通讯员)被这样一句话所困扰——“小报抄大报”。虽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县市报等其它小报,由于地市报较之其它小报来说,历史较长,影响较大,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个问题更突出,压力更大,有必要研究一下。  相似文献   

7.
作为议大政、商国是的全国两会牵动着国人的心。如何更好地传递议政殿堂的部署决策,反映基层群众的意愿呼声,今年的京城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在组织策划、版面呈示和采写行文等方面上演了一场新闻大战,尤其是宣传报道中对民生新闻的精彩呈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策划先行似乎已经成了近年来首都报纸的常态,两  相似文献   

8.
七月底,孝感市国营朱湖农场菱角湖养鸭场张榜公布半年决算。围观的人们打趣着一位叫郑国曙的小伙子:“喂,讲一讲你的‘女状元’是怎样教你的!”名列榜首的“女状元”叫池双兰,是小郑的妻子。小两口包养一棚鸭。小郑不在行,妻子就成了他规规矩矩的师傅。去年冬,小池回娘家住了一宿回来,一进棚舍,就见丈夫蹲在角头,抱着脑壳抹眼泪。再一看,满棚鸭全都趴下了。她定神一查:嗨,急个么事!不就是昨晚降温、棚里没加垫草,鸭子发了“冷瘫”么!小池半是嗔怪、半是温存地轻轻搡他一把:“亏你还是个男子汉哩!给你讲了‘两箩筐加一筲箕’,怎么连个‘窝干食饱’也忘了?……”话音才落地,小郑泪  相似文献   

9.
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工匠精神”的倡导,一时间,反映和报道各行各业的著名工匠和在“工匠精神”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时代精品,纷纷见诸媒介.“工匠精神”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缅怀和盛赞自己身边、自己行业中,那些令人敬佩、令人神往的传奇式人物及其精湛业绩与“工匠精神”.在新闻界,亦有超级的大师工匠和“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卓有建树的老前辈和他们的精神,带领和鼓舞着后来人艰苦创业,步入辉煌.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业余通讯员当中,有一种“自卑感”,认为,给一些“市报”电台投稿,尚且不易,更别提上全国性“大报”了。在大报上稿,是比上“小报”难。但一是要有信心,二是写的稿子,要有上“大报”的新闻价值。去年初,我去一家企业搞调查。发现它盲目引进“新技术”化了30多万元钱,产品质量却不过关。为此我写了《企业引进技术须慎之又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采用。五月份的一天,我九岁的儿子同我说:“爸爸,你们常给我买‘娃哈哈’我都吃厌了。能不能给我买一些小画书?”这句问话提醒了我,我连夜写了《不能  相似文献   

11.
《仪化集团报》的前身是四开四版《仪征化纤报》。创刊之初,我们便确定了小报小办的方针。10多年来,我们坚持按此方针办报,受到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报纸创刊10周年时,公司总经理还亲笔题词嘉勉:十年奋进,功勋卓著。随着仪征化纤公司的发展,特别是仪化集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地市报同仁(包括通讯员)被这样一句话所困扰——“小报抄大报”。虽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县市报等其它小报,由于地市报较之其它小报来说,历史较长,影响较大,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个问题更突出,压力更大,有必要研究一下。众所周知,“文革期间地市报是抄大报的,连排版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都要对大报,而且不能走样。那时候不抄是不行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3.
7月2日《人民日报》名片广告栏发布了"第二届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暨中国镇长论坛"11月召开的信息后,许多特色镇党委书记、镇长及市县给组委会办公室打来了报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末以来,竞争、扩容的巨大压力推动报纸传统的编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集装箱”、大横题、“浓眉大眼”、厚题薄文,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报纸的时尚。读报上那些赫然入目的大字标题,常常为之一震,其中相当数量的新闻标题信息饱满,注重修辞,追求情趣,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5.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小报增多,和大报争高竞长,这对大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推动大报认真改革。但是,我以为大报要吸取小报的长处,而不应该失去自身的风格、特色,趋同于小报。“大报应该向小报靠拢”的说法,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报纸,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体系。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因分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风格。所谓“大报”,极大多数是省、市委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何为大报?依照马克思的观点,可以简单地说,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需要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予以维持,这种政治法律制度又需要相应的价值观,表现或者宣扬这种观点的就是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视听界》2011,(3):120-120
策划“十年——一个传媒集团长大的轨迹”这个主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闪过两本书名。一本,是孙玉胜写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讲述了90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改造电视形态的诸多内幕,伴有作者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小报增多,和大报争高竞长,这对大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推动大报认真改革。但是,我以为大报要吸取小报的长处,而不应该失去自身的风格、特色,趋同于小报。“大报应该向小报靠拢”的说法,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报纸,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体系。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因分工不同而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看了今年第二期《新闻战线》的记者专访:《人民日报拟定1983年改进计划》,令人兴奋。报社领导根据党中央“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要求,在全报社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决心全力以赴,把人民日报办好,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这种做法很好。遗憾的是,《专访》在谈到今年人民日报应着重抓的一系列工作中,独独没有通联这项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