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超 《现代语文》2006,(7):65-66
《受戒》最初发表于《北京学》1980年第10期的小说专号,随后获《北京学》年度优秀作品奖。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他门的相识到渐渐地情窦初开,小说处处洋溢着清新、含蓄而又质朴天然的美感。《受戒》之美依笔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性的解放、风俗美和纯净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先生在《受戒》中精妙地选择和运用叠音词、拟声词、民歌、俗语、形容词、动词、拆词镶嵌、反复句式、释句、比喻等修辞方式,不仅凸显了故乡高邮的地域色彩,而且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受戒》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罗姣 《文教资料》2009,(9):10-12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尤其重视语言,在对语言的应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种见解也实践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本文以《受戒》为例来分析他的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扬名于1980年代中国文坛,其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脉,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因而被有识之士称作"中国士大夫文化培养起来的最后一位作家"。汪曾祺将"文气""逸品"说引进小说创作领域,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境界和小说美学的新视野。他的小说无愧为"逸品小说",同时也标志着"汪曾祺小说美学"之确立。  相似文献   

5.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阳光搜索》2005,(3):12-13
四年前,我是武汉一个专门替父亲开夜车的“的哥”。  相似文献   

7.
生活告诉我     
生活这条路是坎坷不平的,正是走在这条坎坷不平的路上,我终于知道了宽容,知道了理解,知道了体谅,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于国文 《大学生》2013,(22):80-80
正他赶着我追逐梦想他从小就好动,就想着走到外面的世界中去看看,闯闯;却是从23岁就知道了这一辈子只能将少年时候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如同很多父母一样,把自己的未竟之梦放心而慎重地托付给下一代。他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对田地和麦子、油菜、稻谷的情感是我单薄的语言无以传递的。在周围的人眼里,他是无别于他人的普通农民;而在我的眼里,他那么耀眼。在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书橱,他把已经被  相似文献   

10.
成绩下发后,我发现自己再次被排在了第二名。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有失落,有嫉妒,也有愤恨。也许这是我的宿命,两年多来,不管我如何努力,始终无法打破这个格局,每次考试,汪小菲总是排在我的前面。  相似文献   

11.
“一笑值千金。”笑,好似一杯美酒,在你成功时,它是你的动力;在你失败时,它让你不要灰心,助你走向成功;在你紧张时,它又是一杯镇定剂,助你顺利过关;在你误会时,它时刻引导你走出紧张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半期成绩下发后,我再次被排在了第二名。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失落,是嫉妒,还是愤恨?两年多来,不管我如何努力,始终无法打破这个格局,每次考试下来,汪小菲总是排在我的前面。  相似文献   

13.
近日“春申原创文学奖”在上海颁奖,共揭晓了6个奖项: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熊召政的《去明朝看风景》获2007年度最佳文学著作奖(非小说类);《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获首届文学编辑成就奖;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剧本奖;《茉莉花开》原著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7月18日 睛 夜晚,走出庭院,漫步于朦胧月光笼罩的街道上,心里充满了孤独和寂寞。仰头望着那轮挂在天幕中的孤月,不禁长叹一声:唉,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部散文集<我赶上了峥嵘岁月>和<乡村风景>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民间史诗的风格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则臣认为乡村和城市是世界的两侧,乡村生活让他感知着生命的爱与怜惜,进而潜在影响其写作。何平对乡村的情感是复杂的,既迷恋又想逃离乡村。李徽昭则在世界视野中比较和阐释乡村的独特性,呼吁关注乡村。有关城市,徐则臣指出,文学应该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不断穿越,正确认识当下城市。何平认为,中国城市是马赛克一般的存在,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李徽昭提出,不能从表层或概念去理解城市,应强化个人感受,从主体性出发去认知和解读城市。他们共同认为,中国城市文化有其复杂性,城市书写还没有充分文学化,作家需要建构新的城市审美数据库。李徽昭认为《耶路撒冷》是一代人的心灵史,弱化故事情节的同时,强化了小说的思想力。徐则臣则指出“耶路撒冷”关切着精神层面,当信仰缺失、妥协成为常态时,应找回初心。  相似文献   

17.
秋风,呼啸如潮。 一种莫名的故土情怀,随秋风穿过我的心脏,此时,故乡的天如一片枯黄的叶子,在阡陌纵横的故乡田野上,闭上眼睛,一把风做的刀子,大把大把的收割着秋的金黄。  相似文献   

18.
坐在窗前敲着这些文字,我心里着实感慨:这书房,牵着我多少年的梦啊?从小就酷爱读书,从小就渴望可以坐在书房里倚窗而读,不过,却不敢做拥有书房的梦,毕竟,家徒四壁的父亲能让我上学读书已实属不易。所以,如今回想,我的书房梦,  相似文献   

19.
手心里的宝     
说起公公和婆婆之间的相处,我想起来一次亲友聚会。那天共有五对夫妇,哪个年龄段的都有,加上孩子,满满的一大桌子人。  相似文献   

20.
我的燕子     
黄昏,一只燕子袅袅地飞落在花园里的核桃树上,冲着我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 夏季,这儿常能看到燕子,它们大多三五成群地落在屋外的电线上,七嘴八舌地相互交谈。像这只孤燕对着我叫个没完的,却还是头一回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