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对中日美3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未必在同步增长,他们需要政府的资助。另一方面,教育规模的扩大又严重压迫着财政支出。各国都处在解决机会均等和财政负担的困境中。本文将讨论学生资助的相关理论,比较多样的资助制度,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期主要讨论日本、中国的学费和学生资助状况。在日本,学费上涨很快,但是学生资助制度没有及时得到完善。国家财政提供的资助主要通过日本学生资助机构办理。该资助属贷款而不是赠予,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偿还。多数私立大学虽设立了具有其特色的奖助贷学金,但获资助学生非常少。即便是日本国立大学的学生,其教育费负担也很重。在中国,公立大学的学费飞速上涨。虽然中国的学生资助类型多样,但是赠予型多用于奖优,助贫主要靠贷款,借贷学生的偿还压力很大。中日两国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教育机会均等化政策。  相似文献   

3.
4.
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论述了学生资助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并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生入学机会的公平作用及其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研究认为 ,要使学生资助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机会 ,还应加大资助力度 ,丰富资助的种类。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 ,应使贷款和还款的机制和计划更加优化 ,以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机会、提高还款效率和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一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及相关协会的学生资助研究工作1867年美国成立的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从组织到实践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其中包括大量的资助调查和研究工作。教育部的中学后教育办公室包括三个部门,政策、规划与改革办公室(Policy,planning and Innovation),负责中学后政策改革、立法提议、预算公式及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趋势中,伴随着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学生资助问题成为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在国际高等教育投入和学生资助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提出政策建议.争取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应成为中国进一步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重点;在确定高等教育学费时应兼顾培养成本和人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其大学生资助工作呈现资助理念多元化、资助法制健全化、资助性质多样化、资助效益最优化、资助覆盖面广等特点,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受助机会,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文章在介绍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的同时,探讨了借鉴美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陈健 《教育》2012,(32):25
高校的助学政策由来已久,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经费短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许多国家将高等教育由免费转变为收费;同时,为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停止学业,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学生资助制度。当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资助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免费+助学金模式""收费+混合资助模式"和"收费+贷学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凡泉 《高教探索》2003,22(3):11-15,3
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受教育者在未来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应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但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益事业,社会和国家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受益者。因此,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大部分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成本不宜超过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的25%。2000年以来,中国高校学费标准已达到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平均高值。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我国需要实施各种形式的、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学生资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教育资助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我国现有学生资助形式主要有奖、助、贷、勤、减等五类,各有利弊.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在资助对象选择、五种资助手段的关系处理、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应该从资助主体、资助方式、资助对象及资助偿还方式等方面去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0年广州市高校学生资助调查,应用kgisfie模型定量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获得资助的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高校学生资助能够弥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后.学校质量对学生获得资助水平的影响显著.表明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学生获得资助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扩大高等教育就学机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公共资源分配过程和结果公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会变得更均等一些呢? 均等程度又如何测算? 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是趋向于平等,还是更加不平等呢?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讨,以及对中日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检验了几种用于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基尼系数等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其次,在1992年与2001年之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有了明显的扩大.第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1960年至1975年).理论依据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矫正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今后必须在调控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1年12月在山东省Z市普通高中进行的学生调查,实证研究了高三学生对本省高校学费、学生资助信息的拥有状况,影响该类信息拥有的主要因素,以及该类信息的拥有对高三学生教育期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费、学生资助信息尚未在高三学生中完全普及;该类信息的拥有状况受到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是否拥有该类信息对高中生的教育期待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作者建议通过学校及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学生进行有关高校学费、学生资助信息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契约是一种“类似于股权”、用于资助高等教育的金融工具:这种工具比学生贷款更适合用来吸收私人资表,对学生也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整个高等教育市场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美、日、中三国的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各国资助政策框架下政府经费资助状况各异.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较分析了三个国家政府经费资助在私立(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中的比例及其资助经费的特征,指出我国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资助体系,并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资助相结合,通过政府的资助政策介入来平衡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过于强大的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期,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数量的扩张逐渐步入质量升级的阶段。这对各高校的教育管理形式提出了新标准。本文梳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轨迹,找出两国的差异所在,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出几点看法。建立新型的教育管理体制,能够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拥有世界领先教育质量的美国高等教育,对于我们这个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初期我国经济总量面临跃上全球第二台阶,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此时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短板效应"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成体系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是及时和得当的。5年的中职学生资助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济国、济民、济困、济教的政策。我国中职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国家对中职教育的管理制度建设和主流学校的内部管理与制约并未松懈,而是根据职业教育规律边探索边建制边规范,到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中职教育在总体上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质量显著提高;资助工作在总结经验、建章立制的同时还不断采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来加强管理,发展趋向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