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2.
八十八岁的红学家俞平伯今天乘飞机赴香港作《红楼梦》研究演讲。在首都机场,记者为他送行。他说,早晨五点钟就起来了,六十五年前去香港,香港还象个村落,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记者看到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他不怕冷。谈到这次乘飞机,老人的童心再现,说“一九三五年我乘飞机,由上海来北京,还瞒着母亲,自那以后没乘过飞机。”因飞机晚点,到民航宾馆小憩.他高兴地说:“真有趣,想不到跑到这里过了半天。”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与一位大学毕业生网上聊天.当谈及选择什么工作时.他感慨万分,说毕业都两年多了,仍然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笔者问,什么工作才算得上如意呢?他说,赚钱多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可以开怀干一杯了香港大公报总编辑曾德成1982年9月24日傍晚,刚参加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一位相熟的外国记者对我说,英国要交回香港了。他作此判断,说是因为英国首相既已向中国领导人提出谈判香港前途问题,从中...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2,(14):46
尽管报业正受网络媒体冲击,但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甘焕腾4月23日在"2011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上披露,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报纸的发行量却是"节节上升"。他说,这几年间,无论是世界各地以至是香港,都有很多评论或报告指报业市场前景黯淡,甚至急速萎缩,但香港的情况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四十多岁的曾协泰先生,可算是位年青的“老出版人”了。从1969年进入万里机构到今,他已在香港出版界服务了近三十年。今年,在他从事出版工作的第27个年头,他的肩上除了已挑着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万里机构出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等重任外,又增加了一副新的担子——香港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的话题是从香港的出版业开始的。问:联合出版集团是香港的中资出版集团,请问它在香港出版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具有何种影响?答:香港这个地方商业性很强,港资的出版企业不算太发达。可以说,除了  相似文献   

7.
打通电话的时候,曹万泰正在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年度工作汇报,他说:“我现在的常驻地是北京,来香港成了出差。”北京的平安大街旁。一座幽静的院落.这是香港驻京办所在地。从2006年4月起,曹万泰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主任,担负起为香港和内地架桥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最近,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先生,根据过去一年香港出版界的情况,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有人认为,过去一年香港文化出版事业表现低微不景气,纸价上扬,出版量下降,零售市场萎缩。陈总编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1995年香港出版界经过1994年的摸索调整期,出现了新的变化。可以说,95年是香港出版界获得50年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华文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显示了她的不可逆转。香港出版界将会面临前所未见的庞大市场,同时  相似文献   

9.
易苏吴,是中国收藏拍卖圈子里熟知的名字,对于圈外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陌生。但要是提起2000年春天香港拍卖场上保利集团竞买圆明园国宝的事,并把场上那个举牌人和他划上等号,你就知道这三个字的分量了。据易先生说,当时香港有报纸说他是陈毅的儿子,就是“苏吴”这两个字起的嫌疑。  相似文献   

10.
当许多人对香港的前途感到怀疑的时候,卫奕信一直怀有信心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当时只有20多岁的卫奕信很酷,经常开着一辆红色敞篷跑车去上班。当时,他在英国驻北京代表处工作。人们都知道,卫奕信曾在1987年到1992年担任香港总督。但事实上,他对香港问题的介入远远不止这些。卫奕信说,在60年代,虽然英国在北京的代办处规模很小,但他们还是想办法提出香港问题。不过,因为缺乏高级别的联系渠道,同时也因为时间不很紧迫,香港问题当时没有提上中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之窗     
香港出版学会会长、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编辑陈万雄先生,在一次版权交流会上,介绍了当前电子出版方面的一些发展趋向,并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陈万雄说,电子出版开始作商业开发始于80年代末期,由欧美发达国家率先运作,1990年至1993年为  相似文献   

12.
曹景行 《图书馆杂志》2007,26(11):81-88
刚才主持人说我在香港长期居住,确实我在香港正好差不多20年,回归前10年回归后10年. 今天我们谈的只是十年回归的情况,这个十年到底怎么评价?我们先看看当年中英谈判香港问题的老对手怎么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39年,陈寅恪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研究员称号,特聘他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这是300年来第一次由一个中国人任此教授.陈寅恪准备赴任,护照都已制作好,但因欧洲战事,地中海无法通航,陈寅恪及家人只好暂居香港.1941年12月8日,香港沦陷,陈寅恪全家被困香港.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是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掩护韬奋同志由香港进入广东.他打算到重庆或桂林继续进行抗战宣传,不料国民党当局秘密发布通缉令,要求特务机关发现他时“就地惩办”.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免费报纸<都市日报>于2002年创刊,<头条日报>于2005年分别创刊,这些免费报纸一问世便对香港报业带来强烈冲击.为探讨免费报纸对收费报纸的冲击,笔者于2008年2月在香港学术访问期间,对读者进行调查,为业界了解免费报纸与收费报纸的竞争提供窗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书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不可或缺的香港书业,近年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2014年的香港书业仍旧与社会议题紧密相连. 新媒体成就新生代作家 2014年香港的本土文学界有位异军突起的作家,此人名为邝俊宇,香港八零后区议员,是政党新星,难得的是他还有另一身份——作家,集议员、作家、社工三重身份,又是2014年“香港金阅奖”最受欢迎作家铜奖得主.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18.
港澳台之窗     
林光如荣获第十一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 第十一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由星光集团主席林光如先生获得。在数年前早已被业界称为“印刷大王”的林光如,曾分别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创业家荣誉奖。他说,“我做印制,因为我喜欢接触有文化的东西;只有书卷味才会令我感到振奋,因此我选择入这行。”他认为创新和  相似文献   

19.
翁文灏1930年代被蒋介石延揽入阁本非其所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意欲脱卸政务,但终因其彷徨而坚持到了1948年11月才坚决请辞.此时,国民党败局已定,因翁是蒋介石的重要幕僚,被中共列为第12号战犯.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翁文灏对老友章鸿钊说国民党确实没有希望了,对前来拜访的地质调查所所长李春昱说:你们留在大陆,共产党来了,不会加害于你们,共产党要建设还是需要你们的.我是没有办法了,现已列名战犯,只好暂时躲一躲.4月23日,他乘机离开南京赴上海,两天后飞往台湾,旋即抵香港.  相似文献   

20.
正陈光甫与"北京来客"陈光甫与大陆的密切接触,很快被台湾方面获悉。1950年11月,陈光甫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他是周恩来的特派代表,特从北京来香港看望陈光甫,现住在六国饭店。他说,想在香港办一份报纸,希望陈光甫予以财力支持。陈光甫不知说什么好,请他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见面细谈。第二天,有两位中年人按约来银行与陈光甫见面,自报大名潘忠尧、张惠农。两人落座,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封信,说是周恩来先生致陈先生的亲笔信,请过目。说完,双手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