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的事件报告文学发展很快.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烘托手法.或是用景物烘托事件中的人物,或是用景物烘托景物,使事件报告文学既突出主体,又丰厚多姿,色彩斑烂,形象鲜明,情致感人,体现了一种层次美,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一首著名诗歌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零零。”古人说这首诗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其效果是“一倍增其哀乐”。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方法。“一倍增其哀乐”是说这种写法的效果。反衬,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法。正因为这种表达方法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它在写作中运用十分广泛。如《诗经》中所描绘的征入在临远行时,诗人没有用令人哀伤的景物来烘托,而是用依依的杨柳从反面来烘托;而在描绘归来时,没有用令人愉快的景物来烘托,却用靠军的雪雨来反面烘托。景物和…  相似文献   

3.
婉曲,修辞学辞格之一,又叫婉转或婉言。婉曲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本来事物而去说些与本事物相类或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来事物;或者,用些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意思。前者叫烘托,后者叫暗示或闪辞。下面分别举两例加以说明,前两例为烘托,后两例为暗示。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2,(2):155-155
小乌龟富兰克林想邀请小熊来家里做客,并且安排好了一切。小熊也开心地来到富兰克林家。睡觉的时候,小熊一会儿就亮起了手电筒。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解读富兰克林的《自传》,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教育理念、文学观。得出结论是:虽然富兰克林本身是著名的知识分子,也是富有成就的作家,但是对实用主义的过分强调,使其具有初步的反智倾向,为后来美国社会中盛行的反智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研究,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他决定进行一次试验来证明他的理论。1752年7月里的一天,空中响着霹雷,亮着闪电,人们都跑进房屋躲避雷雨,富兰克林却带着他的儿子拿着一个大风筝来  相似文献   

7.
郭玥 《辅导员》2013,(8):44
从前,人们对雷电的认知很少,由于无法解释雷电现象,只能想出一些神话故事来自圆其说。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验中的放电现象与雷电很相似,便猜想天上的雷电也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证实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1952年7月的一天,天上乌云密布,狂风阵阵,雷电交加,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一个用绸子做的装有一根尖细铁丝的大风筝放人云中,用来捕捉天空中的雷电。当天  相似文献   

8.
渲染与烘托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教学中经常混淆的概念.渲染和烘托都源于国画技法,都用"水墨或谈的色彩",但渲染用"涂抹",烘托用"点染";渲染是为了加强整体的艺术效果,烘托是为了物象鲜明,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范畴,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范畴;在同一首诗中,渲染和烘托也可以同时存在,分析的主体和视角不同,得到的手法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新发明无用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是避雷针的发明者,某日他正在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个阔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0.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11.
客笔与蓄势     
烘托 ,“此是借旁形 ,正如烘云托月一般”(蔡元放《水浒后传读法》)。前人曾将“借旁形”的“烘托”归纳为“客笔”和“蓄势”。客笔。纯借客观物象来烘出主体 ,所谓“正面不写写反面 ,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 ,顺知睹影知竿乃妙”(刘熙载《艺概》)就是这个意思。客笔包括以景物烘托人物 ,以人物烘托人物和用环境气氛描写烘托人物情绪、处境等手法。“马上看将军 ,花间看美人。”用景物烘托人物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就是通过景物烘托出的。“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清晨 ,她迎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身披霞…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都知道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 ,他曾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过贡献 ,发明了避雷针。其实 ,富兰克林还是个作家 ,而且他还摸索出一套富有特点的写作方法。富兰克林小时候家里很穷 ,1 2岁时就进工厂当了印刷工人 ,一干就是 1 0年。他在做工人的时候 ,从报刊书籍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并且试着给报刊写文章。他是如何读书和写作的呢 ?首先 ,他选定要阅读的文章 ,认真地读一段 ,直到读熟 ,接着用自己的话简明的把要点记下来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二段 ,直到读完整篇文章。过了一段时间 ,他再参照自己曾经记下的要点 ,写出文章来 …  相似文献   

13.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14.
着眼美国图书馆事业先驱富兰克林的生平,阐述富兰克林创建北美第一所凭证图书馆和第一所公共图书馆的事迹,分析富兰克林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特点,论述富兰克林创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香烟的启示     
星期六下午1点钟的时候,富兰克林太太把家门锁好,开车到超级市场去采购食品,因为今天晚上她要在家请几个朋友来吃饭。3点钟的时候,富兰克林太太买了许多东西回到家,她掏出钥匙正要开门,突然发现门虚掩着,定睛一看,门锁已经被撬坏了。她吓了一大跳。"失窃了!"她的脑中立刻跳出这么三个字。富兰克林太太发了一会儿呆,猛地想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著,这与他的一次拜访不无关系。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撞在了门框上,痛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一  相似文献   

17.
朱煜 《小学青年教师》2008,(15):107-108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18.
《诗经》思妇诗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为:注意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相思之苦;把笔触直接深入到思妇的内心深处或用心理独白的方式来写相思;采用细节描写,从侧面怀人;用想象直至进入幻觉,极言相思之苦;用景物来烘托映衬人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由于不小心在进门时头撞到了门框上,前辈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到我这儿来的最大收获。”正当富兰克林奠名其妙时,前辈一语双关地说:“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揉着头说:“前辈,你的话会让我一生受益。”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科学家、民主主义者乔·富兰克林在他的散文《终生为徒》中陈述自己的一段经历。当他初到华盛顿特区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时 ,遇到了一位对他要求奇严的编辑 ,这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第一次交稿 ,弗恩抛给他的一句话是 :“乔 ,如果你对一个字的写法没有把握 ,烦请你查一查字典!”弗恩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成一篇文章放进他桌上的盒子里 ,哪天若是没有 ,他会敲着盒子说 :“乔 ,文章呢 ?”弗恩用诸如此类的要求和语言培养和塑造了富兰克林这样著名的人物。那么 ,让富兰克林长期尊敬、崇拜乃至依赖的这位弗恩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