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公共课教育学的改革应深入到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中 ,为此 ,必须确定公共课教育学合理的课程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知识 ,更新观念和内容 ,使其知识组合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公共课教育学的改革应深入到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中,为此,必须确定公共课教育学合理的课程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知识,更新观念和内容,使其知识组合结构化。  相似文献   

3.
彭勃  周涛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108-110
教育学公共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有二:一是向大学生传授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术;二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形成大学生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为造就未来高素质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当前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现状却与此目标多有偏离,甚至与之大相径庭,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已严重失衡。本文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生态为视点,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重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教育学公共课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育学公共课不仅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也成为学生们接触和了解教育界动态的一个窗户。教育学公共课在大学课程里占据着重要作用,而影视教学对提高教育学公共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学公共课的教学方面对影视教学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方兴未艾,但仍然面临诸多难以规避的困境.其中,由于课程性质定位不明和教育学知识体系逻辑松散而导致的教材内容庞杂、取舍随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教育学体系概念范畴的科学性与逻辑结构的清晰性不足,以及"教育理论"的多元形态和"复数教育学"蓬勃发展带来的两难取舍,是造成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困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当前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建构了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内容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既是突出师范院校“师范性”特点的重要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需掌握的必修课程,作为师专的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长期以来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不受学生重视的状况,几乎是师范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如何使学生认  相似文献   

8.
传统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特色、流弊诸多,究其根源,在于对本体学科定位不准.应从理论上对公共课教育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构成等方面加以较为准确的界定,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重新构建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特色、流弊诸多,究其根源,在于对本体学科定位不准。应从理论上对公共课教育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构成等方面加以较为准确的界定,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重新构建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走出困境———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状况的回顾和思考广州师范学院骆风一、建国以来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状况的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经历了如下5个发展阶段:1学习苏联教育学教学阶段(1950~1956年)建国之初,我们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1.
The Need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s The Call for Intercultural Skills Engaging Diversity for Intercultural Outcomes 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Diverse Classrooms Goals of the Monograph Lessons of the Past Tensions and Misconceptions The Challenge of and Need for Integration Student Voices: Reflections on Engaging Diversity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Next Steps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Its Development Importance of Foundational Knowledge Core Premise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Building Block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Outcome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Developing a Pedagogy That Suppor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stitutional Context Beyond Content and Content-Based Pedagogy The Challenge of Intercultural Pedagogy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Intercultural Learning Intercultural Pedagogical Principles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Pedagogy—A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Happens Over Time Classrooms as Privileged Spaces Conclusion Engaging Diversity Through Cours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Incorporating Intercultural Pedagogical Principles into Course Design Conclusion Practicing a Pedagogy That Engages Diversity Applying Intercultural Pedagogical Principles to Classroom Facilitation Conclusion Summary: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Notes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About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2.
As current graduate instructors of labs and class discussions, teaching assistants (TA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STEM)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specially as some graduate students may choose a faculty career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A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s scholars and instructors,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of preparing engineering TAs at two research universities. We compare the impact of a teaching orientation with one of four teaching development programmes (Pedagogy Course, Advanced Practice Teaching, Workshop Attendance with Written Reflection, or Mid-Semester Student Feedback with Written Reflection) on engineering TAs’ teaching efficacy and definitions of active learn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dagogy Course consistently increased TAs’ teaching 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rogrammes. We also found that stand-alone Mid-Semester Student Feedback with Written Reflection enhanced TAs’ efficacy for reflection and beliefs about teaching.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providing teaching developme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三分科的教育学中,教学论和德育论是边界清晰的两个子学科。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二者的边界问题浮出水面。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以往的教育学都混淆了这一点。而这一点直接限制了教育学的发展。教学实践在定义上至少要包含部分德育实践,研究教学的教学论在定义上也至少要包含部分德育论的内容。但二者又不能互代,与教学重叠的德育实践容易成功,与教学共通面少的德育实践则困难得多。关键是,我们不能对教育实际问题进行限定。教学论的边界应该扩大。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新课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三大新理念的指导下,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三个结合"为内容的改革探索;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遵循"三个注重"的原则,以实现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学论教师是专业的教师教育者,是生产和传播教师教育知识的学术人.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中,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普通大学教师学术范式的影响,注重探究理论,轻视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呼唤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身份回归教师教育者本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对学习者获得全面和深刻的教育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中外有主要论述教学问题的《教育学》,全面系统和比较全面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等。现代中国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则存在心理学化和教学论化、理论化和学术化、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组成应该坚持基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公共性和有特色相结合等标准和原则,概括阐述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与心理学和教学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基础性与最新研究成果等关系,高度重视内容科学化和针对性研究,严格编写和编辑资质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公共教育学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课程功能。为了提升公共教育学教学有效性,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思考,教师应改变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本教学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教育生活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雷兰川 《中学教育》2013,(5):94-99,85
公立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班是目前福建省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历经近十年的发展,福建省已经有12所公立高中开办了共13个国际课程实验班,引入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益。通过举办公立高中国际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福建省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多样化发展。要促进福建省公立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班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政府的规范和指导下有序开展办学,开办国际班的学校要在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高度统一认识,进一步提升国际班的办学质量,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出去”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培养人的学科,教育学想要履行教育学科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使命,就必然跨越学科之间的疆界,同时需要建立教育学的立场。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来自于其所要研究和培养的对象,集中体现了个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教育学要把不同的学习个体的发展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教育学研究建立在每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存在于对社会与文化情境的理解之中;理论概念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是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内在机制;教育作为实践精神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体。由此,教育学成为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复数的教育学要成其为教育之学需要单数的教育学的存在作为引领。而通过教育学发展历史的透视可以看出,单数的教育学应重在对教育本体论和价值论层面的探讨,未来的单数的教育学只有成为意义之学而非技艺之学才能获得其发展的根基,焕发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