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是为“学”而服务的。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观,认同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差异,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2.
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位置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林区教学》2009,(7):116-117
新课标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随时挖掘更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上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之中。  相似文献   

3.
天下速览     
《教育》2010,(12):8-8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试周刊》2010年第47期发表周娟的文章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相似文献   

4.
张瑶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124-12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完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本文通过对教师角色、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的描述,集中阐述了如何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转化的中介,而且是教学行为和教学形式的导向。只要抓住这“中介”,认准这个“导向”,去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从创新的高度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的。 一、教学理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教育理论为依据,把“掌握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行动,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怎样才能充分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的体会是:教师要转变课堂中“当家作主”的主宰地位的君主作风,充分让学生“做主”,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1整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得好”而不是教师“讲得好”.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授思想和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快乐地学。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数学是极好的载体。要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比和比例”的教学为例,浅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看法和做法。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师要让学生的思路以一个知识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地扩展开来,展开想象。由此,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两个同类量可以比,两个不同类量也可以比,可以有原来的比,也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比。通过“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对长和宽这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说明长和宽的比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在坚持立足本土、兼容并包的课程融合实践中,研究提出了高中国际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的三个支点和四个突出特点以及课程融合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差异化教学”“混合式学习”“多元化评价”三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弱化教师的作用;要真正落实“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学生,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1.
任永生 《学周刊C版》2011,(7):109-109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且服务于学生的“学”,就是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即变“教”为“学”,让学生的“学”逐渐摆脱教师的“教”,使他们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并使其得到逐步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琍 《江西教育》2006,(5):21-21
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首创精神,首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花大力气,在深入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的前提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处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了解、参与学习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进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施行新课改以来,高效课堂作为对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而相应的,原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节奏也要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学习节奏。如何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节奏呢?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业中专要紧紧围绕创业教育 ,开展教学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一、加强实践教学 ,激发创业意识农业部在农业中专校开展的不端“铁饭碗” ,以家庭经营专业户为培养目标的招生就业改革的目的 ,是让绝大部分农业中专毕业生走上自我创业的致富之路。因此 ,农业中专教育要彻底更新成才就业观念 ,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宗旨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 ,把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重点改变为以市场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两种教学理念,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主宰地位,学生的所学、所思都是由老师说了算;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宰地位,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鉴于学生的“双重身份”(学习者和评价者),这两种“理念”都有欠妥之处,都不利于更好地进行教育行为,所以应遵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有目的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学到知识,具有知识能力。一、以“学习为中心”体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发章 《甘肃教育》2008,(20):15-15
当今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质上就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师生角色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学、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努力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被教师大胆实践,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其中,“发展性课堂助学”就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发展性课堂助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以坚持实践活动为宗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长远发展为中心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让高中生能够走出课堂,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云银 《海南教育》2009,(5):75-75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总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全部活动中的参与者之一。没有真正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思维不能有效拓展,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地“活”起来。就该让他们有真正的自主。“开放型”教学让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下面谈几点本人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