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聚焦"三次命令",激起阅读期待1.学生齐读课题。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彭德怀下命令的句子(生画句子,师指名读)。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本,悟读交汇,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体现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于教学写人的文童,对话的前提是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引起共鸣。我们知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但人文性不能游离于课文语言去空谈。  相似文献   

4.
师:请找出文章中体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感情的词句。.…. 生:我找到一个词:抚摸。 师:把那句话读一下。(生读) 师:说说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关注读好人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潜心学文,让每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领会人物精神品质,进而体验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并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7.
陈文 《小学语文》2013,(1):106-108
我能代表云南省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是我一生难忘的事。下面我就谈谈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组冲突和细节的描写。情节感人,文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第二课时。课上,围绕“杀与不杀大黑骡子”,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师:大黑骡子杀还是不杀?请大家细细地品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韩非 《广西教育》2014,(13):82-8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在长征过草地时,彭德怀忍痛下达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感悟"彭德怀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陈晓云 《广西教育》2013,(25):55-55,82
当下,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原因颇多,有一点就是教学目标设定出了问题。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以往“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目标指向于基于“知识”和“认知”层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把握中心主旨。其实,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探索知识的应用。下面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根据专题网站知识点精心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品、悟、写"的方法学习课文,引领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深切爱戴之情.  相似文献   

14.
曾听过多位老师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即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多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突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使学生感受彭德怀的大爱精神。但是,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满含深情地叙述,声情并茂地引导,不失时机地播放感人的画面,整个课堂却总有一点“隔”.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生硬感。  相似文献   

15.
课文分析 《说勤奋》是一篇苏教版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之一。课文通过古今两位名人(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慧红 《云南教育》2008,(10):28-29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组教材以爱为主题,选择古今中外流传的颂扬人间真情的小故事为课文,以平凡事物表现人的心灵美。教学这篇精读课文,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仿写小诗,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18.
1.上次语文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还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人教社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阅读这篇文章,会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给人震撼;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流派众多,千头万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还有一点莫衷一是之感。在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中,我深感语文课堂要简单而有深度。我理解的简单是头绪简单、目标简单、媒体简单;深度则是思维有深度、体味感情有深度、深入而浅出。那如何打造简单而有深度的课堂呢?语文教学实践和近期的课题研究告诉我:关注"三心",提炼菁华。"三心"就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学的中心议题,训练的倾向重心。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例,来谈谈我的想法与做法。一、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文本的核心价值可以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