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学评估中特色项目是指被评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为全院(校)教职员工所认可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的,为该校所特有稳定的传统、风貌或做法。在军地院校的评估(评价)方案中,“特色项目”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最直接的意义是没有特色项目的院校,评估结论不能为“优秀”或“良好”,至多仅能评为“合格”;其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院校在教学工作合格基础上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2.
论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的两个判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的两个判据是:是否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是否有公认的优势。前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必要条件,后者回答是怎样的问题,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特色项目”内涵的解读和剖析,阐述了“特色”在高校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高校做好“特色”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及的评估,主要指马列主义理论系列课和思想品德修养系列课,“两课”课程的评估和教学评估。课程评估与教学评估虽然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是相关联的,有包含关系。评估的组织与实施也是区别的,也有重叠的部分。一般的理解,教育评估宏观上主要是由政府组织的,微观上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内部教学主管部门组织,也可称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评估的实施一般是组织者组织的特别团体或者个人。“两课”评估、教学评估可以作为整体或者全面评估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进行。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两课”教学管理模式是为实现“两课”教育教学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保证教学秩序顺畅的具体式样和方法。为了促进这种管理模式的科学、规范、高效,对其进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高职高专“两课”教学的特点,确定了评估的原则和评估的方法,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为高职高专“两课”教学管理模式科学评估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基础,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单位的决策参考、科研指导作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市、区)评估工作。其中,构建“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不仅用于评估本项目的实施情况,也可供我国旨在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县、市、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铁 《高教论坛》2006,(1):35-39
本文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简称“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分析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历史发展,研究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评估(即水平评估)的联系和区别,把握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指标内涵,以指导高等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科院校评估整改阶段应致力的几个"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估整改阶段,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不足,对学校的现实发展作出科学审视,并面向未来作出长远规划,对于促进高等学校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新建地方本科学校尤其应抓住评估整改的机遇,将评估整改与提高发展相融合,评估“外”作用与学校“内”发展相融合,发扬传统与改造创新相融合,巩固成果与提高质量相融合,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各省级电大进一步深化“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迎接试点“总结性评估”的前夕,10月24—25日,“西部地区省级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00年“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后西部电大在资源建设上走向整合、共建共享的又一次阶段性跨越。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科教兴区”的伟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区”,黄埔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适度超前的地位。在2001年1月16日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区教育局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按照《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从强化督政、督学功能,拓展督导外延、丰富督导内涵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黄埔特色教育强区督导制度,制定了《创建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方案》,着重通过制定教育强区督导评估目标,开展实施“五个工程”的督导评估和建立…  相似文献   

11.
关于"特色项目"的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特色项目”的由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国家教委初次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试点 ,以解决人们普遍存在的“学校教学工作不同于学校硬件建设 ,也不同于科研工作 ,是个非常软性的指标 ,难以说清水平高低 ,更无法判定孰优孰劣”的错误观念 ,从而解决当时高等学校出现的四个“投入不足”的现象 ,确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次 ,带有试验的性质 ,结果用十分显著 ,受到高教界的普遍欢迎 ,此后就全面铺开。直到1998年 ,主要进行的是“合格评估” ,目的是要求每一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合格” ,以不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教育部对合肥学院、丽水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常熟理工学院、邵阳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状态数据试采集和专家组进校评审,展开了“新一轮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验的调研工作”。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是在总结第一轮评估的成果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启动的。通过对试点评估院校的考察了解发现,“新一轮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验的调研工作”对评估主客体和谐互动机制进行了新探索,在制度设计上增强评估客体(高校)对教育质量自省,  相似文献   

13.
“质量监控”在高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合格评估与质量监控在过程性评价上有相通性。作为高师院校“软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要实现"五个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趋加快,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实践来看,其发展是健康的,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评估作用的发挥。要使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应该努力实现“五个变”。1.教育评估观念要变。思想观念制约和决定着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估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估行为。这方面,我们有许多观念与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决定》指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新形势下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任重而道远,认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意义,梳理先前评估工作的疏漏和不足,提出新形势下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模式,是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现行“两课”教学评估体系的分析,着重阐明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分离“两课”管理和评估职能,注重学生评教、网络评教,评估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的建议,力求建立健全科学的“两课”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学科评估存在“学科评估”名称乱用、概念内涵不清、指标体系混乱、评估方法不当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学理上予以厘清。“学科评估”按政府、第三方社会机构和高校三类实施主体,在名称上分别对应于学位点合格评估、学科水平评估和学位点自我评估;三类“学科评估”在内涵上有其内涵外延与特征;现行三类评估在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及具体指标体系内容上需要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台港澳私立高等教育与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处在各自不同的发展环境,在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方面与大陆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台湾“教育部”开展的教育评鉴在评鉴项目、评鉴步骤、评鉴院校分类、专业分类以及评鉴结果的处理上都有鲜明的特色,而且私立高校在教育评鉴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可较好地保证教育评鉴的公平和切合实际。香港私立高校的外部评估机构是学术评审局,该局对私立高校的评估有着苛刻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港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和学术评审局基本实行“无为而治”,私立高校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能动性,对各自的教育质量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总结水平评估和上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使命,集众智编制完成的,特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迭出。概而言之,新方案具有方向性、目的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包含了分类评估、分级负责、“两线评估”和建改结合等特色,彰显出质量保障审核、线上评估、整改“三部曲”“一校一策”和“卓越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校”等亮点。  相似文献   

20.
“质量工程”是我国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最大的专项,但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比如,在高校层面上,重申报、轻建设;在政府层面上,重评审、轻监督,缺乏对建设项目实施 效果的后续评估和反馈。本文尝试探索在项目管理体系中构建“后评估”模式,以此加强“本科教学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完善,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