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融合” 新课程改革依据课程现代化的要求,吸纳了国际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继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新的融合。这种渐进式的融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载体,以小学生的感性认知为操作平台,以教师的工作创新为结构支撑,成为中国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3.
刘翠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124-124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提倡深层次式学习,不反对成就式学习,尽量避免表层式学习。和谐的教育不是靠口号,也不是靠宣传,而应该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但是课外的教育场所更不容忽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教育的功能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能体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深刻体验教育改革的教师,本文作者从个人的教育经历中,充分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实例与教学原理,分析了此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在农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生长在农村,然而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就城市来说教师资源充足学校资源丰富,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学生的投资大,对教育比较重视。相应的农村教师资源不足,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家长对学生的投入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松散。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由于城市学生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城市学生受教育的时限较长,这就形成了很大的教育反差,正因为这种差异较大,就更应重视农村的新课程改革,如果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在农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生长在农村,然而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就城市来说教师资源充足学校资源丰富.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学生的投资大,对教育比较重视。相应的农村教师资源不足,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家长对学生的投入少, 相似文献
7.
8.
新课改下,教师和学生该做哪些转变?就教师而言,角色要重新定位、掌握丰富广博的知识、精当地问题设置、"零距离"地接触学生;就学生而言,要求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善于钻研和质疑;同时提出教师必须研究课程和学生、正确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真正采用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立足双基,培养习惯,着眼学生,面向全体。加快教师角色转化与素质的提高,新理念的内化应成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一段时间以来的反思,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化课改的决心和信心,更加清楚地面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福建省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与学习,我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感悟。首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并非截然不同。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要求都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 相似文献
12.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敏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15)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与以前的截然不同吗?笔者所在学校曾组织语文教师观摩省教育研训院提供的教学录像,看完后,有的教师说:“这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吗?似乎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嘛。”一位高一教师上人教版高一册第三单元时,先讲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3.
陈德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79-81
今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年头。经过2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感受到了成功与喜悦,同时也有了不少的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使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颇感为难。预设的理想与现实的疑惑相互交织,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课改需深入,发展要入轨.我们必须对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我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吹动了祖国各地的课堂,让课堂泛起了精美的浪花。在课堂上泛舟的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在倾心研究这春风的方向。他们顺应风向,扯起风帆,带领广大求知的孩子们在课堂中领略语的博大和广阔。由于新的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现象。如: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学为主:关注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常见激烈的讨论,巧妙的回答:一派喜人景象。但听多了这些实验教师课却发现他们的课大同小异。每堂课,必有小组交流的激烈,定有探究成果的呈现。这样不免令人思考:新的课堂是否又走入一种模式,从一个枷锁中逃脱出来,又自己给自己套上了另一个枷锁。如何让实验课堂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呢? 相似文献
17.
刘红云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8):62
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1)坚持一个根本性理念——以学生为本;(2)突出课堂教学的"两大设计"——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设计;(3)淡化三个观念——"老师说教""理论灌输""知识记亿";(4)倡导四种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笔者以为,正确理解新课程,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追求有效的课堂,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课堂 相似文献
20.
本期“高中新课程”栏目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刊发两篇文章。身处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区之一的广东省的谢庚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课改经验和反思。而在本省尚未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情况下,贵州的邹远航老师主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是高中新课程能最终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石,这两篇文章正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