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论述.为改革小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研究性阅读的实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  相似文献   

2.
黄志达 《云南教育》2007,(9S):48-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时,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加强学法指导,从而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步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是一种三边活动,作品、教师、不生形成一个环形。本分析了学作品过程中作品、教师、学生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情境教学,对习以为常的“启发式”进行了探讨,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谈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为,文学作品教学与非文学作品教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当以“文本”为依托、“语言”为核心、“理解”为基础、“能力”为目标,换言之,要紧扣文本,揣摩语言,理解内容,发展能力。但“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作审美反映”㈨是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区别,可见文学的特点在于形象和审美,故文学作品的教学又必须通过对形象的感悟(体验)、鉴赏(品味)和探究(发现)等方式,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  相似文献   

8.
宣沫 《学语文》2013,(3):11-13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鉴赏有如下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的具体要求,散文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因此,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现新的阅读策略,改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时代教育》2007,(6Z):85-85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要这样来理解。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这一概念是这样界定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又有这样的表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界定和描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较为准确地涵盖了阅读的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现代语文》2011,(5):88-8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古典诗歌在新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该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古典诗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古典诗歌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因此,无论是从高考的角  相似文献   

14.
陈犹清 《考试周刊》2014,(31):56-56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体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梁花 《教师》2014,(10):36-36
正什么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从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对其进行学习、鉴赏确非易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品鉴、探究文章,让学生把鉴赏文学作品当成一件乐事,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就"文学鉴赏"来说,初中学生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要求我们在文学作品教学时,体味语言的意蕴,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感知,陶冶情操,享受语言艺术形象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语言创造的潜力。但是审视如今的文学作品教学,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一]教学内容、过程格式化。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当成容器,老是想着如何把容器填满,于是就对文学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能力不仅仅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在深层的意义上,它取决于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没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不管语言多么华美,也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的能力。教师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阅读教学的深刻性就越明显,教学效果也就越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陈钟梁老师也认为高中阅读教学区别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深刻性”。(《肤浅不属于我们新一代》,《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9)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深刻性比较适合高中学生,而初中的阅读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活动化,更偏重于教师的情感及教学的生动。下面笔者结合温岭市第四届高中语文教改论坛上的几节教改课,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谈谈对高中阅读教学的深刻性问题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第九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现实是,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学习文言文就眉头紧锁,痛苦万分,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讲吧,我们都记着呢!"记,成了学生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是主体调动自身的各种心理能力观察、感受和评价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快感的过程。在语文课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文学作品陶冶自身情感,净化自身思想,完善自身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