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对"都"的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语义关联问题做了大量探究,其中"都"的分类问题以及"都"在疑问句中是否可以量化疑问代词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笔者对"都"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总体的综述,总结语言学者们对于"都"存在的分歧,并就相关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论,旨在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海白话中的"冇"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和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不"别"没",与广东粤语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句法结构组合、语义特征以及句式运用三方面对"冇"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都"的语义出发,对全称量化及其相关的语义概念进行梳理,认为:"都"的语义核心(即真值条件义)是全称量化,全称量化结构的不同映射方式以及限定域的不同构成导致"都"呈现出不同的伴随意义。"都"的量化结构映射,主要有两种,话题-述题映射以及背景-焦点映射,而这两种映射分别导致"都"的两大语义特征——穷尽性和排他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亦探讨"都"的其他伴随意义(如分配性,超预期,程度高等)与这两大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剖析"都"的全称量化分析对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以及焦点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应凤  赵勇 《海外英语》2014,(14):269-271
该文借鉴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框架"语义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理论取向,提出语义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语义首要性、语义语法互为验证性和语义语法相互渗透性",主张英语语法的研究应以"语义"为出发点和重点,而语义理解的关键是隐喻。文章就语义和语法的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在新的语言理论指导下,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全"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范围副词,主要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范围副词"全"的语义指向以及被指对象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指出范围副词"全"的语义功能与语法功能并不一致,对方位副词"全"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协同副词是副词中的一个次类,对此类词语的确定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就它的语义特征与语义网络的分析却较少开展。通过对协同副词的语义内涵分析与典型范围副词"都"的比较、以及对协同副词的高层次语义与低层次语义的分析得出协同副词的语义特征与语义网络,以期廓清协同副词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潘海华(2006)、胡建华(2009)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做了更为精细的分析;发现"都"和"只"虽然在表面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都"表示"汇总概括","只"表示"限定排除";但是,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却隐藏着某种相似性:它们都能引发排他性解读。本文着重探讨了"都"字句产生排他性语义的动因,以及"都"和"只"在关联对象、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焦点的话题化和关系从句化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句法语义特性和限制条件;指出在表排他性的语义环境下,"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季淑凤 《文教资料》2008,(11):24-25
本文首先评论了前人对"连……都……"的相关研究,然后尝试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讨论"连……都……"句中"都"的语义功能和逻辑性质.笔者认为该结构中的"都"是一个加合算子,其重要语义功能在于对一组复数性事件进行加合.最后通过探讨"都"和"只有"不相客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揭示"都"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9.
"都"和"只"是现代汉语常用的范围副词,它们对所修饰对象做范围上的限定。本文主要对"都"和"只"的否定形式进行研究,将它们的否定形式分类,分析其结构层次、句法功能以及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构造从内在属性上说是服务于建构语义内容的,对所有语言单位的释义以及对所有语言表达方式的评价都与语境有关。因此,我们谈论语法时显然不能离开语义。对诸如"city的复数形式—citys"、"fly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flied"、"人身代词的反身形式ourself和themself"、"反身代词与人称代词的选择"以及"car和cat的不可数名词用法"等语言单位进行讨论,以进一步佐证语法对语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角度对副词"光"进行研究。在句法层面上,主要考察副词"光"与其他成分的搭配特征,包括与之共现的4种词性和3种句式;在语义层面上,首先分析副词"光"的基本义项,然后运用语义指向理论对其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在语用层面上,从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副词"光"的用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徐威 《海外英语》2013,(4X):245-247
先设(又称"预设")是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都会涉及到的现象,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先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意义,是沟通的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先设是说话人的先设,与语境有关,是语义先设延展。无论是在语义学或是语用学的领域中,先设及其相关理论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此篇文章试图通过对一些幽默笑话及其他语料进行分析,发掘语义先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其特点进行归纳,从而进行一些对比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此次探讨明确这两种先设的不同以及联系,对"先设"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语的语义演变能够揭示特定时期人们价值观取向的走势,"亲"便是新时期的一个典型。本文运用模因论对称呼语"亲"的语义泛化过程进行探究,指出目前模因"亲"的传播、语义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专指粉丝、爱好相同的人、网购顾客、社会通称。运用模因论对每一个阶段的语义扩散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你看吧"的句法形式、句中的位置以及几种独特的语义内涵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不同的语义以及和"你看"的互换情况。从"你看"未虚化前的语义和"吧"的语义功能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你看吧"可以用于未然事件,"你看"在这方面有限制。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角度可把"V得+NP+都+VP"这一格式分成两大类,并从语义指向和句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格式的特点,提出了该格式进行变换需具备的几个条件,以及分化该格式歧义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6.
副词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热点。本文有选择地对常用的两个副词"都""就"进行语义指向的分析,或可对副词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send"和汉语中的"送"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而且它们都能带双宾语.本文拟从语义分析及其搭配情况入手,比较汉英语言中"送"和"send"的搭配的异同及其在使用中的实际情况.文章分三个部分,首先对"送"和"send"进行语义分析,然后对它们的搭配情况进行比较,以发现各自的语义走向,最后对两者的搭配情况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在认知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代表Talmy与格语法研究的代表Fillmore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义分析模型。他们都关注了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对原因和工具两种语义要素的关系有相似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Talmy"游标"、"背景"、"路径"等语义要素概念更适合词汇语义的分析(即词汇化),而Fillmore"施事"、"源点"、"终点"、"行径"、"受事"、"工具"的语义格概念更适合语法语义的分析;Talmy的贡献在于描写了词汇概念形成的过程,而Fillmore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底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形式的格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部分的相关内容,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存在着文不对题、语义杂糅、表述不清等问题。为更精准、科学的表达,可以在标题、段落划分、顺序以及语义表述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