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人性角度出发,对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作一梳理,展现黑人作家笔下的黑人民族漫长的觉醒之路:从默默屈从于"劣等公民"(黑奴)身份以换来名义上的"自由"(黑人),到觉醒并争取全面人权的抗争("新黑人"),再到认识自我价值和实现身份认同(人)。旨在研究和探索人性这一文学命题下黑人人性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嬗变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的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高潮形成于不同时期,通过第一次高潮中的“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反抗”以及第三次高潮中的“融合”等不同表现形式,最终达到高潮。三次高潮之间的转向和延续,体现了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脉络。从社会背景——主要文学理论思潮——高潮的表现等视角展开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脉络。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在经历了以自我描述为主的早期文学阶段和寻找黑人妇女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黑人女性文学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完美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预示了21世纪黑人女性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6.
试析人权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又称美国非洲裔文学,它的发展同美国的黑人文化、种族身份、政治地位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黑人文艺复兴”(又称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文学以成熟的姿态进入美国文坛的标志。本文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观点出发,回顾了黑人文学发展繁荣的简要历史,透析了人权状况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主要经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抗议的狂热和自我本质的反省,进而是对生存问题的文化观照等阶段,形成了美国非裔文学史上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是美国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葩。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既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在主题、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对它的介绍,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译介特点,这些阶段特点又和当时国内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纵观黑人女性文学在中国传播的20几年,国内对它的翻译与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人性基本沿着“文以载道”的历史惯性运行于社会性一翼,1930年代朝自然性稍稍拐弯,很快又重回社会性,直至1990年代才最终完成对自然性的确认,人性范畴才逐渐得以明晰。文学中的人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权,唇齿相依呼吸与共。人性理论的多元开放不仅为文学撑开了天空,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精神重塑是21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成为20世纪中西之辩的主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呈现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从而展现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佛家文化精神.这种佛家文化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复兴并成功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现象既显示了佛家文化精神的永恒生命力,又使中国的新文学富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