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2—1928年北京政府时期,因历史原因和特殊的背景,当时政权呈现出不同一般的显著特点。政权更替频繁,财政入不敷出,政府软弱无力及官僚作风盛行等。它们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外交,如外交政策变化无常,外交活动开展困难,外交独立性受损和国家权益蒙受损失都与其有着某种联系。不过,受民主体制和社会近代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政权机构日趋现代化,对外交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注意到国内的民族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今天,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党和毛泽东关于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对于继续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 ,即确立了有利于振兴民族实业的施政方针。之后不久代之而起的北京政府在经济上仍然延续了这一政策趋向 ,制订了若干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为该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创造了一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北京政府时期的私立大学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其背后也存在教育治理失序问题。鼓励引导有余,规范管理力度不足;制度化手段不完善;中央政府控制力式微等是造成私立大学治理失序的原因所在。为此,北京政府调适私立大学治理方式,采取通过制度化的手段谋求私立大学创办"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规范私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立案认可制度,进行分类管理等措施规范办学。通过对北京政府时期私立大学治理的探讨,能对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创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族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工艺进步与工商业发展,民初北京政府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该政策执行10余年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依据该章程,奖励方式包括营业奖励、给予专营权,名誉奖励、给予褒状。1913至1927年间,共颁给专利122项,褒状205项。该政策的施行对推动工艺改良、产业进步、国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限于当时全国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且中央集权水平较弱而造成政策执行低效率等因素,实际获奖工艺品仍以简单工艺为主,且多是对手工制品的简单优化或国外制品的仿制,自主创新及先进机械发明均较少,难以完成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体现出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陈轲 《天中学刊》2005,20(4):113-116
近代北京政府时期河南封闭的社会环境有所改变,经济发展加快,豫北地区民族实业发展尤为迅速,并且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主要大型实业多为以北洋军阀官僚为主体的“华北财团”所创办或控制;二,几乎所有实业都紧密依托当地丰富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受外资企业冲击较小,民族实业之间竞争激烈;三,综合利用区域内交通优势,实业布局与交通线路基本吻合;四,华北商埠天津在北方经济发展中的“发展级”作用对豫北实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 ,主张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德威兼施、文武并用的民族思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自有其闪光之处 ,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今天,毛泽东民族理论仍然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民族经济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认同性与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成功调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多民族国家 ,几乎共同面对这样一种矛盾 ,即 :如何让文化的多元与政治统一和内部秩序并存。矛盾的解决难以仅靠某一两项民族政策的调整便能奏效 ,有时甚至需要对整个政策以及制定政策背后的理念进行反思。对民族认同性复杂性的分析 ,对民族认同性对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统一、内部秩序和谐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分析及相关变量的研究 ,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 ,增添思想上某种有益的兴奋感  相似文献   

12.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和实业救国的热潮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置了一些专门性的农业机构、颁布了有利于近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开办了一些农业学校和农业科研机构。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以抚为主;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大规模伐蛮;第三阶段,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的,从元嘉末年至萧齐末期,以讨伐长江中游的蛮族为主;梁陈则主要征伐岭南俚族。征讨重点的转移实质上就是六朝政府的开发行为从长江下游向中游、再向岭南的梯级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有数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开展革命活动。红军在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促使贵州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核武器领域一直采取“保密政策”,对法国发展原子能保持“警惕中立”。50年代后期,在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明朗后,美国对法国的核政策转向消极反对,并在国家安全政策的范畴内“不鼓励”盟国发展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曾经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不援助法国发展核力量,并把不援助的范围扩大到运载手段等相关领域。尼克松政府时期为改善两国关系,开始秘密对法国展开核援助。美国对法国核政策的变化,是美法关系变迁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的反应,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捷政策随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战略意图就是孤立和排斥捷克斯洛伐克,其主要目标是寻求中止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关贸总协定义务。凭借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力并经过积极的外交努力,美国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因此,1948—1951年问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捷政策再次表明,美国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将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作为推行“冷战”战略和遏制政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的司法体制在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严禁司法党化、重视法官队伍建设、律师制度的实行及大理院造法确保司法统一等方面,有促进司法独立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兼理司法法院、特别法院等对司法独立的反动性,但民国初年仍进一步发展了清末已经开创的司法独立体制,其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於荣 《教育学报》2007,3(1):94-96
通过考察战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冷战目标对大学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和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在为美国冷战目标服务中的新进展,以揭示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不受外界影响的学术自由成为了神话。大学的学术研究必须着眼于国家利益,为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在学术自由与学术为国家服务之间作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救济妇孺会慈善工作述评(1912-193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初年上海的人口拐卖现象日甚一日,不仅给普通的下层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国救济妇孺会作为旅沪同乡团体创办的、专为救济被拐妇孺的慈善组织.以救济弱小和协助社会治安为出发点,对被拐妇孺进行解救、留养、技能培训以及思想文化教育等,不仅为她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口拐卖现象的日益泛滥,促进了区域社会的平稳转型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