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8月21日,孙中山向广州农讲所的毕业学员围绕“耕者有其田”致训词。本文以此训词为视角,了解孙中山晚年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具体主张,是希望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动农民参与革命。而“耕者有其田”的本质含义,学界尚有争议。但从训词中可见孙中山的理想做法,是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耕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孙中山希望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在近代中国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相似文献   

2.
严丽 《阅读》2013,(12):19-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问题的阐释集中反映在其核心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中民族和民权两大主义的相关论述。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理和民族的独立自强,孙中山主张恢复民族精神。为此,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提炼和阐释,通过古今中外纵横比较,肯定和赞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文明成就,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实现民族主义或民权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具体办法,从而将其转化为为现实革命服务的救国理论。孙中山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根本取向,同时又顺应世界潮流开放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除应力戒八种偏颇外,还应注意:历史并不就是政治斗争史,中国近现代史并不就是国共两党史。历史伟人的认定既不能只以成败,也不有只看一时的权势。如同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伟人。对一个真正民主的宪政的共和国的热烈不懈、无私的追求,体现了梁启超政治和为人的“率真”;才华、才气、博大精深的著作,二千万字的文稿充分说明他思想和学问的“真率”。那个腐朽的晚清时代和民国初年不配拥有他,他属于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回顾护法运动的坎坷历程,展望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大前景,郑重宣布:“今次本总理再回广州,不是再拿护法问题来做工夫”。是什么原因,促使孙中山毅然放弃他长期进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是什么决策,展拓成孙中山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我们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学习他晚年思想的伟大转变,这将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的统一,振兴中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国父”尊号首称于 192 4年 7月 2 0日 ,官方文件出现“国父”尊称是在 192 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特别是 1939年 11月林森领衔提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后由国民党中央正式决议并经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行 ,以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号令天下 ,唤起民心 ,挽救国难。孙中山为国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赢得后人由衷地崇敬。  相似文献   

8.
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人的培育工作。为此,他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大量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曾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就今天而言,研究孙中山的育人思想,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知难行易”学说,扩大了阳明哲学中“知”的范围,更强调“行”的作用.在知行关系上,孙中山先生认为知比行难,主张行在先,知在后,是对阳明先生知行合一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至今已整整85年了.在纪念这场伟大革命85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深切缅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先驱们为争取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先驱们创造的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功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千秋万代熠熠生辉.85年过去,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并发扬光大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志士们未竞的事业的结果.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而完全彻底地取得了由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两大支柱,也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制度,集中体现了他的公平正义思想。分析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与民生主义,探究他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我国进行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国元帅叶剑英读书时期了解到孙中山其人其事,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他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主要表现在:放弃稳定工作追随孙中山,反对陈炯明保护孙中山,海外募捐支持孙中山事业,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自由观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集体主义自由观以牺牲个人自由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了自由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然而我们研究孙中山的自由观,并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为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我们解决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自由民主问题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孙中山思想的理论体系。因此,研究孙中山先生的自由观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数十年奋斗,革命仍然没有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此,“中国政局,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决定的因素。”“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55页,第335页)  相似文献   

15.
五权制理论是孙中山把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相结合,用传统的经验和制度修改补充的产物,是兼有东西沟通的建国方略体系,具有启蒙作用和创新精神。但由于对国情缺乏深刻充分的了解,这种理论也存在偏颇和缺陷,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未能付诸完善,相反,五权制理论在他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者实行专政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40多年来基督教信仰始终是其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受过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作为民主革命家,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革命事业与基督教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在民国元年间辞谢临时大总统后的三次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演讲和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时期的三封信以及孙中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17.
黄兴是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朋友。他一生拚搏于沙场,奔波于南北,为创立资产阶级政权尽心竭力,成为近代唯一和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一谈及中国近代历史,必然要涉及到黄兴。历史学者对黄兴的介绍、评价、探讨,一般偏重于战绩和政绩,而对其思想的阐述和研究相较薄弱,其中对  相似文献   

18.
“中山舰事件”中对蒋妥协退让主要责任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反共反苏的“中山舰事件”,一箭三雕:打击了中国共产党,把共产党员排挤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并把第一军控制在自己手中;打击了共产国际、苏联派遣在中国的代表、顾问,迫使他们做出了让步;打击了坚持孙中山“三大理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并逼走了国民党中对他有威胁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多年来,史学理论界一直认为,由于“陈独秀、张国焘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二百多人被迫退出第一军”;“由于陈独秀等害怕反击会造成分裂而不同意组织反击”;“由于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使资介石的后革命阴谋得逞,轻而易举地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把对蒋妥协退让的主要责任推在陈独秀身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黄色文明”在与“洋鬼子”的“蓝色文明”较量中吃了败仗,迫使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睁开眼睛看世界”,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都曾向西方学习,从外国文化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但是学生老是斗不过先生。原因何在呢?一是当时拿来的东西——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已经比较陈旧。二是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比较幼稚,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在学习西方时往往忽略了本国的国情,“只知生吞活剥地学外国”①,因而往往只有宣传之功,而无实行之效。鲁迅的拿来主义正是在总结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学习西方正反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引进与利用外资思想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他提出引进与利用外资主要有中国政府和外国企业合资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合资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三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及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