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3.
被动的探究     
〖案例一〗这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先摸一摸、想一想,再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1:长方体有6个面。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生a: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生b:长方体的面大小不一样。生c:正方体和长方体形状不一样。生d:长方体的棱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煞似“热闹”,有的甚至翻着书念着……学生交流过后,教师便开始抽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这是常见的一种误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集体性…  相似文献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8.
“九义”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部分内容。一、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从一、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观念的认识的飞跃,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1.重视联系实际。用实际物体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把牙膏盒、药盒沿棱剪开再展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所编题目均联系实际。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9.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五年级上册系统研究了五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之后学习的立体图形,是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是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知识中处于统领地位。教材编写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教材第10页的上半页,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些长方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回忆生  相似文献   

10.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作为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起始课,内容涉及众多知识点的学习,承载着建立后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认识这一基本任务,其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一、课前思考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虽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经验,但他们还未能够全面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有待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1.
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大家想想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由什么围成的?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师 :请大家观察 ,讲台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生 :左边是火柴盒 ,右边是方木块。师 :不错。火柴盒是什么形状的?方木块是什么形状的?生 :火柴盒是长方体的 ,方木块是正方体的。师 :这两种物体都是立体的。立体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了解有关这两种图形的知识。(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入设计@郝凤…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教材 制定目标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的开始。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①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②能在图或实物上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③能正确填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正>"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把数学课本附页1和附页2的样图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前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实际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是学生在第一册学习了“认识图形(一)”之后编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 因此容易把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部分内容可采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认一认、想一想、找一找”的导学方式,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7.
认识长方体小丁点随麦斯来到了体积国,最先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的特点。一天,麦斯带着小丁点来到长方体部落,小丁点一见到长方体,便礼貌地打招呼:"你好!不用介绍,你准是长方体吧!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相似文献   

20.
周燕 《教师》2011,(22):32-32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几何体,也是研究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学生在幼儿时堆积木,就接触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不断接触过诸如牙膏盒等实物;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又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所以学生学习本课题是有生活经验和必需的知识基础的。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自己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