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系统”是健康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支持系统不仅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还能缓冲压力、解决压力,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内涵,所以,在作文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维护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命题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写作中激发学生维护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评价方面帮助学生感知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拥有更多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语文课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形成.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当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中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心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心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劳动和专门人才,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在开展其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语教材中的心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工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比过去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其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更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思想性特点和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者在开展其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我们要精心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隐含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寻找相应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合理的理答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和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上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有机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件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  相似文献   

12.
陈贤 《福建教育》2006,(11A):51-51
小学语文课文不仅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以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学《蓝树叶》,要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教学《校园里的画》,要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和睦相处;教学《蜜蜂引路》,要教导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春华 《考试周刊》2010,(17):59-59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缺乏较强的辩识能力;性格冲动.思想叛逆,爱走极端;看似坚强无畏,实则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因而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语文教师应该充利用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建构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之上。一、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如针对学生无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与父母为敌,学习上没动力,盲目地在物质生活上攀比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西江教育论丛》2005,(3):21-22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与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这样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切切实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它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发挥最大的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实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之外,在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它能极大地激发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其意义,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把握好渗透的主要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