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植游仙诗在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列仙之趣",二是抒发渴望自由之愿,三是抒发隐逸淡泊之情,四是抒发企盼长生建立功业之感.将郭璞的游仙诗与之比较可更清晰地看出曹植游仙诗的特点:情感的昂扬向上、借"游仙"途径抒发渴望自由之情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2.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曹植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植对现实满怀忧患,内心压抑痛苦,建功立业的抱负无法施展,便借游仙这一幻想形式来超脱生命的悲剧,他们希望保全生命,延长生命,建立不配的功德,获得生命的永恒,也希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超脱于功名之外,追求道家式的逍遥,获得生命的快乐自由。  相似文献   

4.
黄丽萍 《文教资料》2008,(18):11-13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诗型,在其承继和发展过程中,曹植和郭璞是两座不可忽视的重镇.本文对二人游仙诗进行比较研究:曹、郭游仙诗同是抒写胸中牢落的作品;曹植游仙诗个人色彩浓重,而郭璞则突出了他对俗世的关怀;从曹植到郭璞,游仙诗中的宗教气息越来越淡漠,出现了"人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王丽珍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3):52-54,88
悲剧人生造成曹植饱经忧患 ,心灵重创 ,情结扭曲 ,立功宏志不得以实现 ,思欲解脱 ,思欲渲泄 ,便借游仙这一幻想形式来超脱生命的悲剧。渴望保全生命 ,建立不朽的功德 ,获得精神慰藉和生命的快乐自由  相似文献   

6.
游仙诗自先秦萌芽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汉朝形成了游仙传统的两个分支:一是《楚辞》《庄子》及汉赋中的游仙题材作品所开创的"坎坷咏怀"的兴寄传统,一是汉乐府游仙诗所开创的单纯描写"列仙之趣"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到了曹氏父子手中得到完美的继承和大胆的开拓,这种开拓对后世的游仙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植拥有儒道互补的人格特征,其一生用力在儒,得力在道,是庄子思想构筑了他游仙诗的基本思想,他的游仙诗着力表现了对生死的无法释怀,对享乐的难以割舍和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李白之求仙学道,在“未遇之前”是“为了猎取功名”,而后期则是“对政治、社会的弃绝”。对于这种判说,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本文先阐述了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梳理了游仙诗的大致发展进程,并对李白游仙诗作了粗略分析,揭示出深蕴于其间的悲剧意识:李白为消解悲剧情绪而轻举仙游,但又因无法淡泊功名,也就无法弃绝政治社会而重新带着更为浓厚的悲剧意识返回现实。  相似文献   

9.
屈原《远游》模式对曹植游仙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的《远游》作为游仙诗的始祖,对后世的游仙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植的游仙诗创作也不例外。《远游》的结构模式以及虚构的神仙世界里的人物意象、环境意象、行为意象等,对曹植游仙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操对待神仙方术的态度是相信方术不信神仙 ,但由于时代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文学的自觉 ,促使曹操创作了不少的游仙诗作。在游仙诗创作过程中 ,因其理性意识与神仙思想是对立的 ,又使作者陷入了新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悲剧性的 ,并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是如此 ,其游仙诗为后世开创了借游仙抒怀的范型  相似文献   

11.
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U二美”的美学定位和质杉杉、情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贡献,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患者的曹植患有两种"疾病",他通过英雄赞歌补偿自己驰骋沙场的虚幻病;通过自白诗和自我抒怀诗宣泄后期的抑郁病。通过文学治疗,暂时维持了身心健康与平衡。前一种自我治疗成功,但后一种自我治疗失败,曹植最终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13.
建安时,以诗赠答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曹植赠答诗在情感、意境上较传统赠答诗有新开拓与创变,探析其诗歌表现的政治内涵与人生遭际,有助于获得对曹植诗歌特点和独特成就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普希金的童话诗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普希金童话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幽默用语的原型和素材。就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来说,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都保留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特色。普希金打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把民间童话和语言的叙述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从此,散文形式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在普希金的笔下向诗体形式转变,更有利于朗诵和传唱。  相似文献   

15.
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诗歌创作因前后期不同的生活境遇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格,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他的整体思想是儒道互补的,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则以道家思想为主。  相似文献   

16.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7.
问答形式在曹植的诗文中均有出现,但散文中的问答形式更多地受赋体主客问答模式的影响,而诗歌中的问答则与汉乐府中的叙事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写作章表的方家,他的章表具有立意高远、陈情恳切、理深赡等特点,并记录着一生的追求与失望,洋溢着一生的才华与情感。遗憾的是,无论这些章表何等的精彩,还是改变不了他受尽虐待和冷遇的悲惨命运。因而,这些章表实质上成了他理想的幻灭曲,悲吟在悠悠的天地间。  相似文献   

19.
李贺的诗歌极富童话色彩与童话意蕴,文章把李贺的诗歌与童话在艺术思维范畴里做了比较,从3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的小说观深受李贽文学观的影响。《红楼梦》的创作态度及创作原则与李贽的文学观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发展。曹雪芹的“亲睹亲闻”,“取其事体情理”、“新奇别致”等小说创作主张,以更新的文学理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思域,在小说理论史及小说美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