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题偏难、考分偏低,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伤害了教育。要让分数的导向作用转向激励学习.使学生抬头做人,拥有面向未来的希望和勇气,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往往被视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只是迫不得已而"归田",其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至死也没有泯灭.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中,多少个“为什么”遭遇了讥笑,多少个“让我试试”的念头在瞬间泯灭,多少个“天才”被宣判为“蠢才”;为什么我们信心百倍播下了“龙种”,而收获的却是那么多的“蚯蚓”!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程式--解题、介绍时代背景与作者、字词、段意、主旨、写作特点、练习等等,使学生丧失了发现与感悟,丧失了求异与探索,丧失了敏捷的思维,丧失了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最终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像之鸟不再高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等,掀起一股股参观学习的热潮.许多校长在参观学习后,并没取得真经,反而在众多的"拿来主义"中逐渐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丢掉了工作的真情.如何在教育创新的大潮流下与时俱进?校长应努力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7.
李彬 《教师》2010,(10)
多年来,笔者一直负责全镇的教师培训工作,那些传统的讲听式、案例式、自学式、讨论式和参观式的培训模式已让各位教师厌倦至极,使教师沦为"听"和"写"的机器,思想近乎麻木,个性日渐泯灭.如何让教师培训走出这一僵化沉闷的怪圈?近几年,笔者对教师培训实施了岗位研究性学习做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强"而不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二泉映月》评析:阿炳除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24):9-10
《威廉·威尔逊》作为埃德加·爱伦·坡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自画像式的艺术处理手段,描绘了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和自我泯灭。作者从自画像的人物设定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赏析,并结合爱伦·坡的人生经历对文中体现出的善恶观和自我泯灭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课堂教学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以师生平等的交往为本质特征,充分释放学生的活力为手段,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但遗憾的是,很多老师还是延续着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然后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与“不是”的教学模式,或者只是把课本知识简单的罗列和重复。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对灵活思维的扼杀,对课堂活力的泯灭。  相似文献   

11.
    
小白 《中学生博览》2012,(15):68-69
这里有青灰色的高墙。 包围着我, 消磨了的梦想, 尚未泯灭。 想飞……  相似文献   

12.
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各种教新理念、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只要哪个地方创造出一个新经验,定会有许多学习者蜂拥而至.但许多学校学来学去,总是四不像,以至于在忙忙碌碌中,许多校长也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尼采曾说过:"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它在世界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够再次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它现在所是的个体."因此,如果校长还不想沦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那就要努力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形神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 ,中、西哲学史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古希腊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神不灭、神灭这一形神关系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神灭论、无神论。形神问题至今并没有泯灭 ,也不会泯灭 ,仍需要不断地分析社会生活提出的新问题 ,并继续贯彻神灭论、无神论  相似文献   

14.
陈仕益 《现代语文》2010,(1):117-118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的价值观与成人的价值观有天壤之别。以小王子为代表的儿童的精神世界纯洁无瑕,充满童真和温馨。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的污染并且摆脱了“大人们的逻辑”的束缚。至于成人的精神世界,则尽是“清规戒律”,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惟利是图,泯灭人性。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世界之间没有相通的价值观,没有连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王克非 《新读写》2011,(10):35-35
我实在难以想象,科幻小说何时成了美国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了?武侠小说又在什么时候成了泯灭中国学生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了?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不能丢了自己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存在误区,就是泯灭自己的教学个性。泯灭教学个性的实质是教学主体性的缺失专业成长就是教学个性的成长。教师要反思自我,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日趋完美,实现专业成长。本文从教师的角度,结合教改成功实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佛学由于自身带有否定性的特点,一开始就有回避稳定,消除差别的理论取向。随着佛学初期的此岸与彼岸外在世界的二元对立逐渐内化为内心的迷悟时,垢净二元矛盾在“心”的形式下获得了某种统一。而当说明人成佛的可能,树立人成佛的信心时,则必然强调众心皆有佛性的必然和一阐提皆可成佛的实然,推导出本心澄明自足与佛性相同的本心论。但将自心与佛心等同时,为了解决垢染与佛性的关系问题,又引入了大乘空宗“双方泯灭”的方法。而这正是“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命题转变的内在的原因之一,受此命题的影响而产生的对“空”的追求,反映在修持上,突出不可执着的特点,得出一切都是因传施教的法门。本文拟从此角度进行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间的差别。在于“我相”的泯灭与否,而“我相”的泯灭不是“我”的肉身或自然属性是否消亡,而是“我”的本质的自然消隐。  相似文献   

19.
实现目标很重要,但对学生而言,享受过程更不容忽视。并不是所有的果实都是甜的。即使果实是甜的,如果过程是苦的,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下一个"果实"的向往,甚至很可能从此泯灭了学生的兴趣,而这恰恰是学校、校长甚至教育的最大失败。如果十几年学校教育的结果,是让学生终身厌倦读书、恐惧学习,那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吗?  相似文献   

20.
泰格特的小说《窗》的主流解读是体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然而,这种美与丑的二元对立的解读是有偏差的.根据"非构思"理论,《窗》通篇都在渲染病人的痛苦——从最初疾病引起的精神桎梏的痛苦,逐渐演变为羡慕、嫉妒、仇恨,直至人性泯灭的痛苦,而且通过近窗病人与远窗病人的对比、窗外虚拟美景与"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对比,引领读者在痛苦的渲染中,感知人性的演变与发展,探寻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