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领导人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公共外交"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泰晤士报》,被用于对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仪态的描述,其定义仅为"礼貌举止"。1965年,美国埃德蒙德·古里恩教授在国际关系领域首先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其把公共外交定义成"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此后,很多不同的机构和学者都给出自己的定义和理解。美国国务院将其定义为"一类依靠国际间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单位对外国公众施加  相似文献   

2.
"自由"思想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庄子的《逍遥游》,其含有不受任何束缚和羁绊之意,自然怡乐地体验生活,达到天人合一。在西方,对自由含义的理解主要是指自主、自立与人格自由独立不受约束。但事实上,立足于以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使人们科学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与当代现实意义并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舒衡哲的《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是一部从文化启蒙视野来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来临之际重释此书,是传承"五四遗产"的一种责任。本文着重从《中国启蒙运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思辨性评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五四"及中国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4.
"Apple"一词含义多样,喻义深刻,远远不仅代表一种水果,更多与西方民族文化紧密相联。正确理解该词的前提是先了解并熟悉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如圣经故事、希腊神话、美国人的生活、饮食及城市文化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Apple"词义不断延伸,更多地表现出了积极的含义。当然,在少数情况下,该词也同样蕴含负面内涵,要结合实例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5.
"清"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义是指水清,之后其含义逐渐复杂、丰富,逐渐体现在哲学、人、美学三方面。"清"含义发生变化主要是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文因素主要表现在道家、儒家、佛禅三方面。笔者首先论述"清"的含义,并进一步论述"清"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禅思想的关系,以期为理解"清"含义的丰富性及其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登·怀特把传统的历史科学定性为一种叙事,"其内容为杜撰的与发现到的参半,并由具有当下观念和意识形态立场之工作者,在各种反观性的层次上操作所建构出来的"。学界长期以来把老子的政治主张核心理解为"小国寡民",并且把其理解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对"小国寡民"进行了梳理与考辨,认为怀特的历史主张能够解释这种误区的形成,是一种"原始的"踪迹转化成带有意识形态的思想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分析历史哲学的大师——贝奈戴托·克罗齐,其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题,这不仅需要从克罗齐构建的"精神哲学"整体来批判地认识,从精神自身发展就是历史、历史与哲学的同一性等重要概念来理解,更要从历史认识论角度来认识。克罗齐把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用精神或者思想沟通在一起,并使历史和哲学因为关于当下的"精神"而实现同一,于是主体所作出的历史判断及所形成的历史认识因为关于现在而具有了当代性。当代性历史认识的意义在于通过逻辑意识指导下的历史判断追求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足见其十分重视《诗经》。孔子在教学中也经常引用诗来阐发他的思想,以表达对时政的看法。孔子寓教于诗,但从不明言,他注重的是学生自己对诗深层含义的理解。孔子寓教于诗大致可分为三类:"可与言诗""引诗臧否""孔子论诗",即孔子通过诗来寻求自己的知音,来宣扬"仁"和"礼"两者精神状态,来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凯洛斯,即时机观,是一个灵活具有多维意义的概念。《周易》中的"时机观"内涵丰富,不单指时间本身,还包括对时机的把控、对时势的观察等含义,具有某种事物在流行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意味。本文从凯洛斯基本定义中的"适宜"(propriety)、"适时"(occasion)和"适度"(due measure)出发,分析了六十四卦中的时机体现,发现《周易》中时机观的促成要素等往往综合呈现,这启示我们要把握时机,不失其时,学会观察预测,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功利主义学派力图要像消灭害虫一样消灭知识分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孟子提出了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孟子从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观入手,从社会分工合理论、"劳心"劳动论、知识分子工作职业论和知识分子精神论等角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知识分子论,为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的理论存在和社会存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性是有关对外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的永恒话题。它之所以成为“永恒”,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针对性又有了理论上的新的见解,尤其是实践上又有了不少新的经验教训。容我先从理论谈起。 1.关于针对性的定义究竟什么是针对性?手中无现成的答案,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它下个定义:针对性是对外传播学的一个术语,是对外传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一。其含义是指对外传播应当针对受播者(读者、听众、观众)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应尽可能根据受  相似文献   

12.
在龙学研究中,对于"神理"的种种解释虽然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均未触及根本。要正确理解《文心雕龙》中"神理"的含义,应该把产生它的人文环境与其现实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过度诠释与诠释不足均不可取。本文考察、分析了晋人、僧佑和刘勰著作中关于神理的论述,从"神理"与"为文"关系的角度,认为《文心雕龙》中的"神理"虽然在形式上具有"佛性"、"缘起"、"中道"、"智慧"等多种含义,但在本质上则归于佛学"圆觉真如"。刘勰借用"神理"一词确立了人在"为文"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讲演"作为"艺术大众化"的典范文本,体现了他当时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及其"介入"文学最深入的研究。在"讲演"中,本雅明基于对"技术"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有效地实现了对法西斯所鼓吹的"政治审美化"的对抗。在此过程中,他执意要把知识分子争取到工人阶级中,使其意识到二者的精神活动和生产条件是一致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技术"转变,进而实现对"艺术大众化"这一理想图景的设想与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很多企业都声称要"以人为本",但他们大多都把"以人为本"挂在嘴上,却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其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理解其内涵.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从而有效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语义和语用层面解读"所谓X"结构的含义。从语义角度看,"所谓X"结构的第一层含义是用以提出需要解释的词语,可理解为"所说的";第二层含义是用以表示对中心词"X"的否定、讽刺和挖苦的含义。从语用角度看,说话者所言的中心词的词频和听话者的认知构建都是影响"所谓X"结构语义不同的因素。本文旨在对"所谓"结构能够实现不同释义的成因进行探究。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所谓X"结构差异性解释与其所在的语境和语用原则有密切的关系。"所谓X"结构是否用在与中心词概念意义相关的语境(即是否违背"R-原则")、其中心词的词频高低、听话者的认知状态等都是导致语用隐含性实现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是解释"所谓X"结构有不同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 《文化学刊》2008,(1):148-152
著名学者彭定安先生用3年时间写出一部百余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形象地表现了这部小说的主旨,因为它讲的是当代知识分子"枯"与"荣"的故事。作品主人公欧阳独离是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透过他的欢乐与痛苦、奋进与挫折,作品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在当代文坛,像《离离原上草》这样多角度、全方位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佳作,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潮研究,第一,就必须对"思潮"的涵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搞清楚自西方传入的"思潮"在西方的"本义",以及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涵义下使用西方传入的这些"思潮"之概念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何在。至于那些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非外来的"思潮"概念,我们要经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要特别注意多种思潮在某一思想家身上的重叠。第二,要加强对中国近代思潮的中外思想资源的研究,搞清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在西方的生成、发展、流派、演变,以及它们是何时和如何传入中国的,其生成、发展、流派和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搞清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是如何影响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潮的选择和接受的。第三,在研究思潮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动态地研究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这样才能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尤其要重视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局势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思潮发展和演变的影响。第四,除了要动态地研究近代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外,还应加强对近代不同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下形成了对鲁迅全方位、多样态的贬损和亵渎。其主体均系所谓"知识分子"。大陆新儒家则系中坚者。其之所以如此,是因鲁迅妨碍他们拒斥自由民主,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的政治诉求。而鲁迅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实现"立人"的人之解放伟大战略也使得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大狂们不满。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站在权贵一边,鼓吹为奴的价值取向,借以谋求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规范恰成反调。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结怨甚深,不单挖掘了祖坟,而且预言了子孙。所以他们视鲁迅为仇雠。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不变,贬损、亵渎鲁迅就会演变成为中国当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新常态"。其实,唱衰鲁迅,就是唱衰民族,乃是一种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19.
顾玉萍 《文化学刊》2015,(3):201-203
由于从主观上论证自身理论和从客观上含义不同,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释不计其数,都有一定合理性和文字上的依据。本文借助前人的解释,将这句话理解为孔子"利"讲得少,赞许"命"与"仁",但不是反对"利",是要多讲"命"与"仁"。重点结合孔子的思想、生平及《论语》中"命"与"仁"的关系,对此解释进行深入论证。  相似文献   

20.
"A倒是A"小句属于同义反复式"A是A"的一种,其否定形式为"A倒是不/没A"。本文首先从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小句"A倒是A"的语义结构特征,其次分析了"A倒是A"与"A倒不/没A"谓词选择的不对称性,最后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小句所表达的会话含义进行推导,认为其会话含义是可推导的,其语境效果是通过新旧信息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