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心理学关于情感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情感并不是附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而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基本的动机系统,对动机和生理驱动力起放大作用”(斯托曼《情绪心理学》),是人们认识和行为唤起者和组织者,同时情感除了具有动力性功能外,还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其他心理因素不能替代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穆欣娜指出情感统治着学生“生活中的一切方面,赋予它们特有的色彩和表现力”。今天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尝试以情感教育为切入口,通过唤起情感激发动机来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题宗旨:唤起情感,激发动机,促进基本素质发展。 课题由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情感在个体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它不是从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产品”,而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因而不少幼教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纷纷探求以情感为切入口,通过唤起情感、激发动机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问题行为”则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不正常行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差生”中有,好学生中也会有。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学习和纪律方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可忽视的综合性问题。班主任如  相似文献   

4.
“同情心”的核心是“情”,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促使幼儿产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那么,如何从情入手,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呢?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投入真情,以自身的同情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同情情感,并促使其产生相应的同情行为。  相似文献   

5.
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是个体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情感与态度。由于它归属于情感范畴,因而具有动机的性质。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价值感水平高的人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行为积极主动;自我价值感水平低的人难以逃脱“自我”的狭小圈子,把行为的重点放在满足自尊的需要上,他们的行为往往是无益于自身发展的。因此,培养儿童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教育应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不仅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儿童行为积极主动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学生自尊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学业自尊、社会自尊及情绪自尊并驾齐驱。身体自尊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其认知、动机和行为等一系列心身活动。身体自尊是目前国外教育界和心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着重介绍来自国内外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引起中小学教师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高品格”的素质,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本特性,在心理素质中处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健全优化的人格是个体有效抵御和克服心理危机,确保沿着健康、进取方向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致力于人格建塑应坚定不移地成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向与追求。探讨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建塑的关系、青少年人格类型以及如何加强人格建塑等,并总结和概括诸多有价值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趋避动机是由个体对积极、消极刺激的敏感性感受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动力,其主要理论是强化敏感理论,并可由BIS/BAS量表和ATQ量表进行心理测量。趋避动机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趋避动机的调节失衡,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甚至心理疾病。趋避动机研究对教育的启示有改变个人消极认知,积极归因;获得成功体验,适时进行激励;调动师生的进取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主要目标是使教师和学生趋近积极事件,回避消极事件。未来关于趋避动机的研究仍可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例如,动机的“草耙-驱力”理论强调内部需要对动机的推动作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就认为,某些基本的生理驱力或本能促使个体以某种方式来表现行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控制或指导这些驱力。动机的“胡萝卜-诱因”理论则强调外部诱因的拉动作用,比如当前各种形式的目标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预期的目标所控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立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动机(Career Motivation),源于动机理论在职业领域的应用,是职业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London(1983)基于AT&T公司对青年管理者所做的评价中心以及随后的长期追踪研究,提出了管理者的职业动机概念。London把职业动机定义为:“反映个体的职业认同、职业洞察、职业弹性的一系列个体特征、职业决策和行为”认为职业动机有别于现有的“管理动机”和“工作动机”,管理动机是指出于从事和满足管理决策的要求而产生的某种需要,而工作动机则表示某人当前工作的一种驱力。  相似文献   

12.
胡炳政 《文教资料》2010,(15):223-224
休闲活动是在休闲动机支配下.个体采取休闲行为并与休闲环境相互作用,以追求或维持休闲体验的过程。休闲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三个:社会认可、促进身体健康、符合心理发展规律。休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应然构成部分,但目前尚未获得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活动起增力或减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认知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015年11月1日,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木铎心声”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卢家楣提出,对青少年成长来说,健康情感是其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14.
刘荣 《教育艺术》2006,(2):60-6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入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曾公布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其中第七条原则是: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则会受到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现代语文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相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幸福是人类生存的更高追求,是“健康中国与幸福中国”的终极目标之一。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风险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不确定性”挑战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已不容忽视。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和生命史理论等理论假设,个体对“不确定性”的厌恶与生俱来。“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而且会增加焦虑情绪,引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等风险应对能力相对欠缺的弱势群体,以及不确定性容忍度和心理弹性较低的高敏感群体,“不确定性”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为此,面对“不确定性”陡增的时代特点,个体应准确识变,减少内在的不合理认知;应科学应变,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联合家校社三方主动求变,汇聚保护心理健康的外部资源,在风险社会中构建心理健康的“确定性”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把情绪智力看做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集合,认为“情绪智力是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影响着情感的建构与调节,在社会动机行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情绪智力的视角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信息功能 ,一是调节功能。所谓调节功能就是指情感具有支配、维持运动方向的作用。情感认知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 ,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并会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学习质量。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促进他们主动地巩固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一、创设最佳心理情感 ,引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创设最佳心理情感 ,就是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通道中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作出的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内我情感,自尊以深层次的心境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背景上,直接制约着人的情绪情感,间接影响人的认知、动机和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效应是由于外部影响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得个体在情感过程和产生的情感体验上发生特异变化的心理现象。女大学生有着鲜明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遵从女生情感教育的特点,运用镜像效应,引导女大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运用暗示效应,加强对女大学生成才目标方案设计的指导;运用安全阀效应,引导女大学生学会科学地情感宣泄,加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相似文献   

20.
一、情感教育——时代的要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从情感这一角度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动机、内驱力和情绪是引起掌握认知行为的因素”,并把“情感的前提特征”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之一,这个变量对达成度的影响占250%.布鲁姆在著名的三个变量教学模式中之所以重视“情感的前提特征”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情感的前提特征是认知的前提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