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有的学科评估普遍存在声望调查法不客观、量化评估法缺乏代表性、评价指标缺少人才培养质量因素的问题。本研究借鉴期刊引文分析和PageRank网页排序判定质量的基本原理,基于博士毕业院校与就业院校之间互聘网络的客观数据,提出在现有的学科排名体系中增加客观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维度,以解决学科评估中的问题。博士互聘网络中博士和学系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相互选择,既代表了学科点博士培养的质量,形成的学科之间自然的同行评议过程,同时网络数据又具有客观可量化的优势。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的数据,对比分析历次学科评估的结果与博士互聘网络排序结果的差异,发现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是,基于博士互聘网络排序的学科排名仅体现了博士学术就业质量,缺少海归学者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斌 《教育研究》2013,(1):84-90,96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07—2009全国学科排名》中物理学学科的排名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所院校的物理学院(系)411位教师,与57所院系建立博士生互聘网络和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中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对称性,社会资本存量在院系间表现出较大的离散度,学者的博士毕业院系和任职院系在其学术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在“互联网+”时代,声誉越来越成为高校之间竞争与高校评价的关键因素。已有的高校社会声誉评价侧重主观的定性评价。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以高校社会声誉内涵为基点,从高校社会声誉生成机制出发,构建一套量化测度高校社会声誉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04所公办本科院校为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分析在网络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E-learning平台的网络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网络课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文章就试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实践,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网络课程评价的可能性,希望获得切实可行的评价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美国中西部一所研究型大学的35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选择化学、数学、经济学和英语作为典型学科,着重探讨不同学科博士教育目标的定位问题。研究结论:博士教育目标的总体趋势是从培养学科看护者向培养可雇佣人转化,但是,由于学科文化的行动理性,博士生培养目标呈现显著的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的竞争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公众认知的声誉竞争,良好的声誉管理成为现代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发展中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声誉管理中的三个层次和维度,并提出加强声誉管理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科一直被定义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单位和社会建制,这也使得建设与发展学科的目的过于单一,大学被分散的学科建制所割裂。实际上由于知识环境是变化的,故而学科应该被重新定义。学科呈现出制度、声誉和网络结构的不同存在状态。作为制度的学科满足人追求的"秩序化"的本能,让权力与知识的结合更有效率,制度化的学科产生了学科制度。作为声誉的学科意味着社会感召力,也建立起了一套筛选一流学科的仪式,但是却排斥了知识的理性需求。作为网络结构的学科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以问题为中心,用大数据、众包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大科学"体系。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进行的"双一流"建设的意义在于面向知识的网络结构,以激发创新,这样的学科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校企互聘共培对高职院校、企业、社会三方都有重要意义,结合校企互聘共培的难题,提出基于高职院校教学企业的校企互聘共培新模式。该模式从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出发,具有可行性,可解决校企互聘共培存在的历史难题,实现校企共赢。该模式由教学企业成立、互聘和共培三个环节组成。基于教学企业的互聘共培模式可保障企业、高职院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青年教师、高职学生五方参与主体获益,促进校企合作深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从电子商务系统中动态获得的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评价、评分用户的信用值等,定义交易主体的信任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声誉的电子商务信任评价模型,描述相应的信任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1983~2005年期间毕业的数学学科博士为研究对象,从毕业去向和变化趋势、获得高级职称的时间以及职业迁移情况等三方面对其首次就业和职业发展进行了专门研究,据此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数学学科博士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博士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重要途径,而跨学科博士却面临明显的学科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自我认同危机、同行认同危机、社会认同危机等三个方面。学科制度刚性及其局限性、后现代主义学派的仓促解构以及博士评价体系的固化与偏执是导致危机的根源,重构学科认同是跨学科博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构学科认同不仅需要跨学科博士自身确立获得认同的坚定目标,更需要营造宽容的人才认同环境,最终依靠跨学科与学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社会声誉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文献综述可知,大学社会声誉的评价、效应、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该领域的中心议题。近年来,从利益相关者互动、品牌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等视角展开的过程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国外研究进展启示国内学术界亟需通过系统探索并结合本土情境,加强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高校学科布局结构,以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我国高校一级学科分布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对网络密度、中心性等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学校类型进行学科差异化分析;最后通过数据纵向对比分析评估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以期能为学位点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年到2006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人数的数量为基本数据和分析对象,具体研究了授予博士学位的11个学科门类以及11个学科门类下属一级学科的结构变化过程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高校学科布局结构,以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我国高校一级学科分布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对网络密度、中心性等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学校类型进行学科差异化分析;最后通过数据纵向对比分析评估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以期能为学位点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人员具体参与操作,而互聘互派是主要方式。笔者从组织保障、制度约束、利益驱动、考核激励、沟通协调、情感交流等层面,构想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科排名逐渐成为国内外大学排名发展的主流.在排名方法上,现存有代表性的学科排名主要使用声誉调查指标和科研产出指标,而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则比较薄弱.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以反映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就职情况为标准,引入PageRank算法为排名方法,选取美国大学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就职学生数量及就职质量(就职单位水平)的学科排名.  相似文献   

19.
学术声誉:大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声誉在大学评价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队伍、学科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学术环境和学生质量都是学术声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过于重视第一作者的科研激励政策,为大学内部的科研合作带来了有争议的影响。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一大学声誉的创造过程模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阐述科研合作影响大学声誉的实现机理,并首次运用98家大学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科研合作行为对大学的组织声誉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跨校科研合作网络比本校内部合作网络对大学声誉和创新能力具有更强的积极影响,而独自研究行为则带来了明显的负作用。显然,现行激励政策破坏了科研合作的社会资本基础。因此,在科研管理体制中淡化对第一作者的政策要求,强化学术权力的权威地位以及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个体社会资本向团队与组织层次转化,将为大学声誉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