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深刻、影响深远的社会议题,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的使命,为共同富裕建设不断赋能。“自我赋能”“授权赋能”“协同赋能”三种重要赋能模式彼此相关,构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概念框架。运用三重赋能模式,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为: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我赋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政策支持下的“授权赋能”,不断推进政策导向和健全创业服务保障;三是多元主体的“协同赋能”,驱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升级,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系统、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体现在形成崭新的育人新形态。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行动逻辑框架与路径取向,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和“转去哪”等现实问题,促进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数字化已经进入纵深发展期,呈现全方位协同改革、全要素质量提升、全程化强力驱动、全员化深度参与等新特点。“数据充分赋能”是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最新指示,是教育数字化战略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数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承担“加速器”“润滑剂”“仪表盘”的重要作用。数据充分赋能强调数据在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全流程赋能、全要素赋能、全场景赋能、全业务赋能,实现对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形式、服务形式及治理形式等的模式和流程再造。就内在逻辑而言,数据充分赋能是基于数据环路充分激发数据活力与价值,实现对个体、学校、教育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价值层赋能、行动层赋能以及绩效层赋能,形成“知道—行动—评估”的数据赋能链条。就实践路向而言,为推进数据充分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包括建设全国一体化教育大数据中心,优化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统筹推进教育数据应用绩效评估,加快建立教育数据要素交易机制,以及着力推进教育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缘起,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接着分析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存在评价效率不高、资源分布不均、空间和时间受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智能技术赋能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机理,从梳理技术赋能逻辑、提升资源建设水平、构建智能培养空间、提高主体的智能教育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多元主体适时的新媒体运营赋能,也离不开高校新媒体教育的协同赋能。高校新媒体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有三大路径:助力“新农人”培育与优化、开发“新三农”优质线上课程、输出“新三农”创意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了高质量教师发展的新思想、新方向与新路径。从教师发展的视角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强师之路”的现实隐忧,包括能力之困、发展局限、公平隐忧与治理偏差等方面。据此,提出相应的消解路径: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新基建“自主”建设;赋能教师数字能力转型,打造互利共生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培训资源开放共享,深耕分层分类的精准化培训改革;寻求积极差异与弥补数字鸿沟,探索协同联动教师发展模式;推动数据循证的教师队伍治理,优化治理偏差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TOE架构,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为研究生教育组织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研究生课程教学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学科建设从跟跑产业走向领跑产业、研究生教育治理从“垂直化”走向“网格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要通过凝聚数字化共识、培养数字化人才、聚焦数字化治理、创新数字化评价,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魂“”强基”“固本”“健体”。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师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培养“超越信息技术的适应型专家教师”为发展目标,以“多元协同”为发展战略,以“全面发展”为发展宗旨,体现出“四能”特点的目标能力化、“五教”特点的内容实践化以及教育过程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借鉴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三个层面分析发现,以数字技术嵌入为逻辑起点、以组织结构创新为逻辑进路、以重塑教师教育发展新环境为价值旨归是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发展角度看,实现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加强数字教育环境建设以及构建数字化循证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之需,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之选,提升教师核心能力的赋能之途和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团队成员对团队共生共长属性认知不清等困境。在功能结构主义视角下创新团队功能包含“育人功能”“赋能功能”“创建功能”的显性功能,“交互功能”“自生功能”“调适功能”的隐性功能,团队功能是两者互动的聚合体。从团队功能发掘视角建设创新团队的路径是:建构“育人—交互”路径链路,凸显育人功能主导地位,促进内部深度交互;建构“赋能—自生”路径环路,发掘赋能功能核心功效,激发内隐自生动力;建构“创建—调适”路径通路,发挥创建功能辐射效应,提升团队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构、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动向,红色文化是助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独特作用,有效探索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优化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紧密融合、有机统一、互为补益,使红色文化更多更好更优赋能“大思政课”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ChatGPT赋能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从人工生产转向智能生产,催化“知识+素养”的测评模式;ChatGPT赋能学习,推动学习空间泛在化,满足学习过程全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ChatGPT赋能育人,推动育人理念转向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面对ChatGPT引发的冲击,我们要充分重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既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高水准竞品,又要深入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学规律,妥善处理教育的变与不变、公平与效率,以及技术的专用性与通用性等重要关系,正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教育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数字赋能全行业、全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充分审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数字赋能大背景,探索数字赋能背景下学校体育转型发展的现实可能,从“技术、组织、环境、数据”等进行多维度理论阐释,试图呈现数字赋能视域下学校体育转型发展驱动力量,提出“积累技术驱动势能、提升组织驱动效能、挖掘制度驱动潜能”的综合优化路径助力学校体育数字化转型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生存成为普遍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人的思想引导、价值观塑造为价值旨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智能升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动态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中的潜生风险、内在张力以及进阶逻辑等,遵循“问题驱动+目标引领”、“伦理限度+功能效度”、“系统进化+迭代升级”的原则,在理论研究、基础建设、实践探索方面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差异和产业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东西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人才供需错配。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类型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因应之举,能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发展空间与动力源泉。文章通过解读职业教育赋能东西部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聚焦职业教育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解码“云上五金职校”示范样板的经验做法,借鉴其数字平台的模式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明确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行动路径,为浙江省乃至东部地区技能人才培养探路,为职业教育赋能东西部共同富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