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关于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学生沉迷于“网游”、学生诚信危机、学生社会道德缺失等问题频繁见诸报端。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原因。笔者仅从学校德育这个维度就其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诚信”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诚信道德的现状,探寻道德生活中诚信危机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对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中国大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失序,但这些问题却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上的信任、信念和信仰危机,表现为“大道德”与“日常道德”的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割裂、随波逐流与坚守原则的矛盾.政府不是大学道德危机的“替罪羊”,道德危机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大学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在道德上更需强调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和学人品格.唯其如此,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4.
道德危机中的中国大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范围内大学道德危机已是普遍现象。中国大学也不例外。在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转型等诸多原因,大学道德危机不可避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学同样处在“发展中”。与西方大学相比,“发展中”的中国大学在道德领域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由于金钱与权力的过多介入,学术与道德之间存在更多的灰色地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大学道德秩序的复兴至关重要。中国大学的前景与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密切相关。中国大学如果失去了对于道德危机的敏感,如果主动放弃了必要的赢得道德领袖的权利,中国就不可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5.
(一) 出发点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稳定时期相对。这里讲的转型,不仅可以指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且可以指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精神的革新。譬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机,西方社会普遍进入了一般叫做“精神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个人危机”的社会变革时期,这时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文化流派,它们发展了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文化,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西方现代人的道德生活。以大浩劫“文化大革命”为转机,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般叫做“信念危机”“信仰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然而,面对现代社会商业化冲击,教师道德正在面临深刻危机。这些危机可以概称教师道德剥离:与此同时重新解读教师道德与建构新的教师道德规范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教师道德复合。探讨教师道德剥离与复合,可以从“圣与俗:圣人般的道德期望与俗化的生存法则”。“规约与自由:教师道德的规范性与道德行为的自在性”,“专业与共融:教师道德的专业性与其它职业道德的共融性”,“师德与师道:由常人道德演进成师道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不一定成为道德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将还原教师道德的真实身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无德而富”现象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道德不能给人带来财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传统道德资源的回答主要受了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前者强调天赋良知,后者强调因果报应。然而,传统道德资源被瓦解,天命良知、因果报应失去制约力量;新的道德资源尚未形成,人们找不到讲道德的理由,道德信仰危机不可避免。在存在道德危机的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是,应不应该培养有道德的人。本文强调学校德育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应审视社会正义,提倡主体精神。依据“自愿选择,理性判断”的原则,造就自制、理性和负责的个人。  相似文献   

8.
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伦理思想可为现代网络道德建设提供重要而又有效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仁”的观念、“诚”的思想、“义利”之辨和“慎独”精神,对化解网络道德危机、控制网络社会问题,更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是现代性问题.网络文化的悖论性存在状态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本体根源;网络文化危机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本质所在:缺乏社会文化动因推动公共治理是难以遏制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蔓延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将道德作为源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而非康德道德哲学中超历史、超阶级的普遍真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将康德先验纯粹理性下的道德实践拉回现实,把道德原则归于不断被发现、发展的符合人类利益的道德公理,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非道德”的手段实现人类终极状态之“至善”,超越了康德以“理性”架构的“理想”世界。马克思对康德道德伦理思想的发展对于我们直面现代道德伦理,解决现代道德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