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激趣入情师:(播放背景音乐——大海浪涛,要求学生仔细听)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生1:我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生2:我听到了海浪拍打岩石的哗哗声。师:你们喜欢大海吗?生1:我喜欢大海,因为它很美!生2:海边的沙滩上有许多贝壳,很漂亮。生3:我也喜欢大海,因为大海里有很多海洋生物,鲨鱼、鲸、海马……生4:还有箭鱼,它在海面上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师让孩子充分地说,并走入孩子之中,聆听他们的议论)[评析:学生有三个世界:学校的课本世界,过去的经验世界,生活的现实世界。吴老师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有效沟通了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9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  相似文献   

3.
4.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就较为准确地解读教材文本而言,注定会因人因文而异.但笔者以为,若能做到"四心"合一,即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心合而为一,一以观之,不失为一种上乘的"解读"方法.试以<大海睡了>为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胥小燕 《成才之路》2011,(34):73-73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看图导入①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吗?②是呀,大海很深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看看大海呀?瞧!(课件出示大海图片,配轻音乐)。师解说:宽广的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海面上,成群的海鸥在快乐地飞翔,海里的渔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珊瑚美极了,鱼儿在海底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群孩子在海边游泳嬉戏玩得多开心呀!远处的天和海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7.
余燕 《甘肃教育》2003,(7):46-46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因此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要把握的重点。如教学江苏版中的《大海睡了》这首诗歌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风平浪静、明月高悬时的大海美丽晚景呢?我从激发学生情感人手设计这堂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富于想象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课件,用画面体现情感,用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美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发现美,创造美。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和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和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及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观赏画面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切身感受到大海深夜的宁静之美,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 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将文章看成是由文字织成的网,而在错综复杂的网丝中,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渗入其中,这种情感是抽象化的,用具体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总是苍白无力,难以尽其意。所以从古至今文人习惯用诸多的修辞手法将物赋情明志。如李贺的《马·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可以说,表现手法就像一篇文章的调味剂,让其味道十足;同时,表现手法又像魔法师,让语言文字富有张力和感染力。那么教师如何以课文为蓝本实现修辞手法的教学呢?下面我们就以《大海睡了》这首基调活波的短诗为例,谈一谈修辞手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1.本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要着力通过多种方法营造出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诗。真正走人文本,感受洋溢在诗行里的美好意趣.使学生产生对儿童诗的喜爱,并在诗的余韵余味中展开想像,仿创一首儿童诗——《大海做梦了》,引领学生初涉儿童诗的美好殿堂。所以,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在本节课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全诗共8行,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的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赖伟萍 《广西教育》2006,(7A):54-55,65
一、教材分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月夜中宁静的大海的景象。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当作一个个乖孩子,把大海当作温柔的母亲。作者联想到,在这宁静安逸的深夜里一切都和大海妈妈甜美的睡了。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