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中国古代数学是东方经验数学的一个典范.神秘主义、实用主义和君权政治等都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也因此具有了其鲜明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多样独特的传承方式.抚今追昔,如何在断裂的历史文化空间中追寻久远幽深的数理命脉,进而贯通中西,创造出浴火重生的数学教育新篇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人荣耀而又沉重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能够形成为我们所称道的“传统”,在于古代诗人的创作机制,这样的机制同样会在现代中国体现出来。占典诗人创造了古典传统,对于现代诗人而言亦然,正是现代诗人的创造,使新诗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是统治者通过行政或教育的各种手段 ,对全社会实施的普遍的道德训练与情感陶冶 ,以使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它对“化民成俗” ,形成淳厚民风 ,进而达到社会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家庭中的社会教化是进行社会教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它制约着人的未来发展的走向 ,对稳定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艺审美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自然成观是中国古代艺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艺美学思想,所谓自然成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现象不是人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二是艺的产生不是人自身内在独自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外物碰撞、融合的结果;三是艺要适情会意、自然而成,不可力求:四是艺要契合自然,形成浑整、素朴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丰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情感、习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和社会制度中。它不仅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外在标志,而且积淀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服饰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才测评古已有之,主要用于选拔官吏。特定的测评对象、社会环境和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我国古代人才测评体系特有的一些特点,如:测评指标、考评方法及对主试人的要求等。参阅我国古代人才测评特点,结合当今西方人才测评的方式方法,加以发展和创新,使人才测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者对“才气”多有论说,一般指禀于先天的气质、个性、才情,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创作能力。现代意义上,“才气”就指创作能力、才华、文采。这种能力的形成有遗传的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8.
程林 《教育与职业》2006,(24):79-80
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着非常深刻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丈思想,对经典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古代经典言简意赅,有其特殊的神韵和魅力,经典学习应该在阅读原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自从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发起“读经运动”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读经运动”声势日益壮大。参加读经学习的儿童,身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诵读古代经典,使人获益颇多,读经可以涵养德行;可以重塑民族精神,提升文化鉴别力;可以开发儿童智力,形成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从文学史角度勾勒我国古代幽默微型小说发展轮廓的研究论文。古代幽默微型小说滥觞于先秦寓言,生长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受传奇影响,唐代更进一步,至明清进入成熟期。文章对每一时期幽默微型小说的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中国人本思想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冲击着宗法血缘等级制度和传统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系,人的尊严、价值、地位得到肯定,“轻神重人”思潮蔚然成风,人逐渐从传统的神学思想框架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思想史上天人相分观念的确立。轻天重人的思想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树立,为众多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一种实践形态。人的发展作为一种实践,是要受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才得以进行的。天人观,人性论、群已观和人格理想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人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哲学基础,也是中国古代“人的发展”的主要哲学思想基础,由于古代中国社会“人的发展”总体上是处于自发和萌芽状态,对其实践经验总结的“人的发展”思想虽然丰富,但毕竟是很零碎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故也只能是处于萌芽状态的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不仅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发展.这种不断的进化与发展也正是婚俗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柳宗元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介绍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哲学主张,在明确这一主张的落脚点在于天不能干预人事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探讨了种种社会历史现象,以人具有自然之性和天命之性,自然之性的“人欲”形成“生人之意”,天命之性的“明”与“志”产生有道德的人,二者共同支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前提,论证了柳宗元对于社会历史演变的看法,即他的关于“势”的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缘于"等待"这一情境。这些在精神实质或情境构势上具有"等候"这一核心内涵的文学作品可以被纳入一个全新的母题模式——候人母题中进行重新研究。在候人母题中,不论是人的情感追求还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常常通过期待主体等待或期待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情境模式表现出来,抒发着处于这种情境构势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态。候人母题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情感层面的等待、人生价值层面的期待和社会理想期待三种大的类型。而且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之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精神的讨论是近年来的一大化热点,然而,由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发展源流缺乏严格学理意义的系统清理与概括,故使讨论缺乏必要的学理基础,中国人精神从殷周之示初步生成至春秋旧中国时期得以确立,从历史学与化发生学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人教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观念和人教化,始终体现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为了张扬自强不息的人的主体性而特别强调人禽之别和野之分,这正体现着中国古典人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唐僧,这是<西游记>中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在唐僧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他具有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尽管他的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本文将通过对唐僧形象的分析,说明吴承恩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特性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本对古代东方明与古希腊化的渊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古希腊化的形成承袭了东方明的诸多成就,并阐述了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从社会政治环境、人的地位及献化思潮与艺主流方面出发,对中国古代戏曲较古希膜晚出近二千年、较古印度晚出一千多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别于单纯从戏曲的的形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国代之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