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兵车行》分别是这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这两首诗虽同属乐府诗,而且两首诗又都抒写了作者对唐王朝某些政冶措施的不满,属于述怀诗,但两诗在风格上却完全相异。第一,在体裁上,《行路难》属旧乐府,而《兵车行》属于新乐府。《行路难》为拟古题,即沿用“行路难”旧题(属乐府诗中“杂  相似文献   

2.
朝鲜文人对李白的乐府诗《东武吟》比较重视,他们以引用、拟效等方式接受了这首诗,还从风格、地位、意境、手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批评。朝鲜文人认同李白诗表露的悲愤之情,但是却很少能学来李白的豪迈。朝鲜文人对李白《东武吟》的接受与批评是李白研究的丰富和补充,是中朝诗歌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王昌龄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尽管他们的七绝在体裁、描写手法、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同在一个朝代的他们,七绝作品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一、均受当时豪爽任侠思想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大有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而李白也  相似文献   

4.
《拟恨赋》是李白早年创作的赋作,名为拟,是模拟江淹的《恨赋》,本文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诸方面讨论了李白对江赋的"拟"与"拟"中之"变"。  相似文献   

5.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悲剧《李尔王》,象莎士比亚的其它许多剧本一样,也是根据英国的古老传说改写成的。在莎士比亚以前,其他文人用传记、长诗、剧本等各种体裁写成的李尔王的故事,都是以老王恢复王位为结束。莎士比亚却推陈出新地违反苦尽甘来的结局,把李尔王的遭遇发展为悲愤而死,  相似文献   

7.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其塑造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伊阿古形象和做事鲁莽、轻信谗言的非洲裔的军事将领奥赛罗等人物上演了一出奸人得道、美人香消、英雄洒泪的荡气回肠的悲剧。本文根据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探索《奥赛罗》中文学语言的这种"陌生化"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几方面的作用,揭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是隶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非亲属"语言。学习英汉两种语言需要对这两种语言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它们的差异。文章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别从语义、词法和句法这三个层面来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行路难》是乐府诗古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经常用乐府诗题写作,表现了他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擅长.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1):62-68
《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以创新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将原著故事置于当代背景中,探讨了"宽恕"与"爱"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剖析《时间之间》的人物设置以及故事情节、作品主题与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探讨该书与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的相似之处以及通过对剖析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对比其中的不同之处。其出版的现实价值与精神价值,即对人的个性与社会伦理的关怀,以及对原著改编的时代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古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探究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策略,以李白《行路难》教学为例,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探究拓展古诗词内涵,达到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审美情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内容多,没有现成的授课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将选修上成必修,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一、个性研习法提倡个性化研习,对研习所得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提倡写研习体会。选修课中收录了李白和杜甫的不少作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李白就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10):8-9
文化来源的不同是语言结构产生差异的根源。语言差异也正是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差异在表达方式上的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所包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能够在他们的语言中充分地展现出来。笔者认为,通过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差异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通过认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且可以用最准确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也能够更好地为语言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5.
杂剧《陈抟高卧》见于元明的不同版本之中。从宏观考察、语言比较和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陈抟高卧》在元明不同版本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现不同版本之间的语言有同有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袁茹 《学语文》2006,(5):17-18
《行路难》(其一)是体现李白思想特征的重要诗篇。前人对《行路难》的评论意见颇为统一,但仍有分歧,焦点集中在对该诗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行路难》中所体现的李白思想特征进行重新确定。首先我们来看不同名家学者的评说。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在诗歌创作中,他最擅长乐府歌和五、七言古诗。李白以这种体式作的诗作,写景雄伟壮阔,气势奔放;用事用典,大开大合,感情激越充沛、热烈丰富,后人评价尤高。与此同时,由于某种政治原因,更多的情况下,李白常常采用比兴手法,往往立意隐晦,归趣难求,易造成歧义。本文仅以他的《行路难》《蜀道难》二诗为例,试图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创作个性和创作方法三个方面就其题旨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合"在《乐记》、《声无哀乐论》中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内涵。本文从思想渊源、内涵和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他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浅谈《李尔王》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的语言风格的分析,带领读者再次领略了莎翁精湛的语言功底。从而加深了时该剧的审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与柳宗元的《江雪》均是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作者都厌倦官场的纷纷扰扰,向往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山水,表现隐居的乐趣。然而,二人的不同个性与经历使诗中所表现的生活美感不同,展现了作者不同的隐逸情怀,柳诗的隐逸情怀更悲愤孤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