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恒蔚 《教师》2011,(2):15-15
"道"和"技"是教师职业素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道是本源,是根,技是表象,是艺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其次才是技巧。一定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特别是要把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从“道、学、技”的视角解析领导力,是领导学研究的一大推进,为领导力的自我提升和教育培训提供了理论基础。真正的领导力必须是“道、学、技”三位一体的,领导力的提升必须包含“道、学、技”三个层面。为此,要在深刻理解领导力内涵及“道、学、技”各层面内容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力“道、学、技”的学习与培训,以促进领导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3.
“道”是事物的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数学中的“道”就是数学的本质、基本原理、通性通法。数学学习离不开技能与技巧,但关键在于悟“道”。“道”能生技,也能生巧,否则“技”就是无本之源。“道”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需要学习者主动感悟与反思、完善与升华。掌握了数学本质,“技”自然而生,从而达到“大道于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陈维贤 《班主任》2011,(9):22-24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借解牛来说明养生之道,其中"道"所代表的事物的规律,与"技"所代表的技术的追求,也为我们的班级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道是技的灵魂和归宿,技是实现道的途径,其最终目标是技道合一。运用它反思教育技术技与道的关系,纠正当前教育技术因技道分离而带来的各种缺失,构建新的技道合一的教育技术技道观,不仅能够使教育之技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之道,而且能够促进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领域中各种风格流派的发展、变化、衰败的种种现象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环境系统的基础之上"技"与"道"是影响艺术设计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环境下的艺术设计中"技"与"道"的平衡性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对于技术的过分依赖与乐观,观念与技法产生了偏离,促使本文提出道以制技、"文质彬彬"的艺术设计主张。  相似文献   

7.
老庄道家对于"礼崩乐坏"的回应不仅是反思性的,也有正面建构意义,其建构性思路表现为:第一,人心处于与礼乐文明技术的互动建构中,礼乐文明技术对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性影响;第二,对人心性的建构要有基于礼乐文明的提升,不可本末倒置以"俗学"来"缮性",而应"进技于道";第三,"进技于道"的主要含义在于一种"以道观之"视角的培育,这是"以道养心"而非以"俗学缮性",由此而达到"圣人用心若镜"的超脱境界。其问题在于:其一,"以道观之"易流于阿Q精神胜利法;其二,"以道养心"的前提是人心对"道"的体认;其三,真正的逍遥之路不是"看"出来的,"改造世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道与技相互融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总是以外在技的形式承载着内在道的内涵。具体地说,在一个教学模式中,道就是内在的教育教学思想,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较为稳定的程序及策略,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策略是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之相适应的操作程序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五阶段。其依据是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理论:学生是带着前认知进行学习的,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从记忆之道、记忆之技、记忆纠错等方面入手,力求让学生从"课本上学语文"走向"生活中学语文",使其识字学习"记"之有道,"忆"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道与技相互融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总是以外在技的形式承载着内在道的内涵。具体地说,在一个教学模式中,道就是内在的教育教学思想,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较为稳定的程序及策略,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把“整个儿”的语文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和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目前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力求从“被凌迟的语文”中寻求破译之道。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中的"技"正中有反,对那些充满无目的性的、自由的艺术精神之"技"表示赞赏,而反对以世俗、功利性为目的的"技";而海德格尔笔下的"技"反中有正,反对以对人"有用"为标准的普遍强制去蔽行径的科技之"技",而将艺术之"技"作为拯救之"道"。源于对其中艺术性的"技"所呈现的"无用"和"游"的艺术精神的共识,二人由表面的对立最终走向实质的共通,并为当代反思和批判现代性对人生存处境所实施的迫害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即"技进乎道"使人和一切事物达到自由自在、成其所是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糜山 《成才之路》2013,(17):92-92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如今,孩子读得太少,背诵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我认为,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本真语文。教出语文味,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文教资料》2013,(14):77-78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谈论道德修养的,而是谈他所认为的"道"与"德"的基本概念。老子所说的永恒之"道",就是个"无"字,"无"就是"道"。孔子讲的"道",不论是自然之道,还是仁爱之道,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老子所讲的"上德",说得完美无缺,一尘不染,实际上他是把"德"束之高阁,是谁也无法做到的"德";其"下德"看上去是在谈德,实际上已把"德"说得一无是处了。孔子所谈的"德"属于伦理范畴,重在修身。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要注意处理好“技”与“德”、“器”与“道”、“知”与“识”的几对关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社会之窗的开启,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成于道,小成于术。""道"是指宏观、全局、战略,"术"是指微观、局部、战术。当前时政专题复习往往重于"术",即重视解题方法、备考技巧之指导,而忽视探究备考规律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政复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时政专题复习备考策略应该从"道"与"术"两方面展开,实现二者统一,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如何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需要教师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教师要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相似文献   

18.
“本”是基于学生之本和学科之本的学习之本。从“本”入手,探寻科学教学的本然之道,就是要求教师要返本溯源、正本开“元”、探本求缘,从而把握科学知识的起点,把握科学知识的本质,把握科学知识的关联。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清全局之思、行实践之路,通过探寻科学教学的“源”“元”“缘”之道,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数学解题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生动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借鉴无痕教育的艺术引导学生利用内外之道有效审题、有无之道高效解题、自省之道及时检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其数学感知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20.
由于黄宾虹把“技”提升到“道”的高度,一直令人很难把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艺术才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虽受到了挑战但更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