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美好愿景:我们理解的“新乡村教育”我们认同的“新乡村教育”内涵:一是指新的乡村教育。主要区别于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盛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二是新乡村的教育,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现代化及区域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以促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尽最大可能针对乡村教育实际,  相似文献   

2.
提出"新乡村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反映的是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反思。从目前来看,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教育的确处于弱势,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目标,常常是茫然地追寻,盲目地追随,痛苦地追忆。"新乡村教育"的一个"新"字,需要乡村教育者从乡村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其目标、方式、过程、评价等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3.
提出“新乡村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反映的是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反思。从目前来看.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教育的确处于弱势.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目标,常常是茫然地追寻.盲目地追随,痛苦地追忆。“新乡村教育”的一个“新”字.需要乡村教育者从乡村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其目标、方式、过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乡村教育自身的规律.找到适合...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结合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温州地区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新乡土温州”农民高等教育的特性,探讨在新乡土社会中开展农民教育的恰当方式与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5.
新乡贤是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二者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目标诉求一致、角色功能重合、工作协同互促,这为乡村社区教育赋能新乡贤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行性。基于新乡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各种困境,从提升新乡贤治理资源的供给效率、优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改善新乡贤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乡村社区教育通过整合资源平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等赋能新乡贤的价值实现,提升新乡贤的参治能力,为推动新乡贤更好服务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提倡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较热的话题。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乡村教师应成为新乡贤型教师,要承担多方面的乡村振兴事务。然而,乡村教师成为新乡贤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乡村学校“离土”,教育隔离于村治之外,乡村教师难以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教师非本土化,教师乡土情怀淡薄;教育专业化抑制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经由乡村教育振兴乡村之路较为理想化。基于此,文章认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应从属于专业属性,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的最大任务是教书育人,在乡村学校“离土”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能够坚守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就是为乡村教育“兜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政府推动了乡村教育资源单一合并整合模式的改革,现实中存在很多不足,针对目前乡村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乡村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模式:集约整合模式、连锁整合模式、输血整合模式、造血整合模式的四整合四位一体创新模式。政府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乡村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实现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高效,才能真正解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资源分配不公、资源配置分散、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才能优化教育结构,真正实现新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切实减轻负担。沉重的生理、心理负担是乡村教育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乡村教育喜欢以"量"取胜,有时间上的"量",有作业上的"量",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处于被动的受压制状态。处于这样状态中的学习,缺乏热情和活力,与生命的自然特征完全背离。另一方面,我们总是以考试为剑,以跳出"农门"为饵,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把学生置于身心煎熬之中。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与"幸福"无关的。在新乡村教育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根治重负顽疾,尊重生命,张扬个性,释放身心,提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政府推动了乡村教育资源单一合并整合模式的改革,现实中存在很多不足,针对目前乡村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乡村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模式:集约整合模式、连锁整合模式、输血整合模式、造血整合模式的四整合四位一体创新模式。政府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乡村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实现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高效,才能真正解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资源分配不公、资源配置分散、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才能优化教育结构,真正实现新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永远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教育的永远这不是做文字游戏,也不是玩时尚的表述,永远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教育的永远,的确是个命题。这是因为,乡村教育不只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意义和价值的存在。如果说,永远的乡村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延续,那么,乡村教育的永远,则更多的是指乡村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两者都是我们讨论的目的,也是我们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李德红 《教育艺术》2007,(2):18-18,10
从宏观层面看,和谐教育应该是指:教育发展的区域和谐与教育发展的城乡和谐.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城市的教育相对发达,乡村的教育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2.
教育依赖于本土文化背景,乡村学校教育也不例外。现今乡村学校教育肩负着承继、挖掘、创新乡土文化的重任。通过对广西三江县三所乡村小学的调研,发现乡土文化缺失现象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文化自信,学生衍生文化疏离,学校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处于弱者形象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城市化、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形态在离农教育中不断上移。为了走出困境,乡村学校教育应重视乡土文化回归与复兴、提升教师的文化资本、加强学生的文化濡化、匡正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属于乡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乡村教育生态危机是指乡村教育体系与其所处乡村环境在进行物质转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危害乡村教育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的现象。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生态危机的表现为:乡愁的失忆导致教育文化生态危机,乡里的消失导致教育环境生态危机,乡校的萎缩导致教育场域生态危机,乡亲的弱化导致教育主体生态危机。修复乡村教育生态危机的措施有:重识乡村教育、融合现代理念;重设乡愁课程、强化文化记忆;重构乡里环境、开办家庭学校;重组乡亲集体、深化乡土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 《生活教育》2011,(11):33-34
陶行知佚文我在乡村小学教育上是一个走黑路的人,正在那里翻跟头,不过不怕跌跟头罢了。近来不大喜欢演讲,却喜欢和乡村小学教师谈一谈,因为乡村小学教师是我最佩服的。第一个建议:乡村小学教育是一件大事,我们不应该看乡村小学是不重要。实在乡村小学是国家大事,我们皆是大事的一分子。中国是村庄国家,不是都会国家,全国村庄估计起来有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而教师是最关键要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师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经历了救济式、输血式、精准、巩固拓展等四个阶段,其逻辑理路是:始终聚焦社会公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始终关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始终聚焦乡村振兴,凸显教师教育主体职能;始终聚焦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强化教师作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的职能。新时代,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始终把乡村教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立足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情怀;坚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优质均衡;坚持挖掘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能力,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重塑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立足乡村、奉献乡村奠定了坚实的乡土教育情怀和乡土文化自信。当下,随着乡土文化转型和乡村社会结构秩序重塑,导致乡村教师原有乡贤角色迷失和旁落,他们逐渐沦落为乡土文化的“陌生人”、乡土治理的“逃离者”、乡土教育的“技术人”、公共身份的“遮蔽者”、专业身份的“教书匠”。基于此,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应确立回归乡土的培养机制、厚植反哺乡土的教育情怀、生成在地化实践教育素养,以期实现乡村教师回归乡土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应有时代使命和乡土文化责任为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17.
熊春文  陈辉 《教育研究》2021,42(11):27-35
人口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结构,是观察和研判社会整体结构及其变迁的重要指标.把握当下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基本性质,是预判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生了急剧变化,已进入超低生育率、老龄中国、流动中国以及城乡中国的新阶段,将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应这些变化,我国教育应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新终身教育、新市民教育和新乡村教育建设的新时期.可以预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将表现为教育资源总量相对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同时并存的矛盾.对此,应通过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应对人口红利危机;深度老龄化要求建设一个全新的终身教育体系;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最终破解;快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新阶段则召唤一种全新的乡村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8.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农民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老先生(出生于1893年)与陶行知是同时代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探索用教育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先后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发起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国际上都有积极影响.晏老通过多年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提出了通过"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运用"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挖掘人类潜能、开发人们心智、"除文盲,作新民"、对乡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乡村的教育思想.他卓有成效的平民教育工作得到世界的公认,被授予"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虽然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但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仍有很大启示.本文就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