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音乐是一种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观。音乐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寓德育于音乐艺术中。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为人师表,树立师德风范"尊师必须师自重。"德育需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思想美、语言美、形象美、行为美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加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任何学科教育的目标中均有德育任务,并包含着德育因素。小学音乐教学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经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能给孩子们以美的体验,提高艺术修养和素质,同时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下面就怎样发挥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美"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征,"美"的音乐课堂需要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但笔者以为,其中"美"的音乐教师是关键,"美"的音乐课堂需要"美"的音乐教师来塑造. 一、美的人格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熏陶与感化、引领与启迪.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与兴趣的浓厚,也往往来自对教师的爱戴与尊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的德育功能,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在音乐教学中全面展现出来,应当是我们长期探讨的课题.一、从心理学角度上,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声乐课堂的"美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美的艺术,声乐课堂担负着传播美、表现美、反映美的重要使命。面对音乐艺术纷繁复杂和恶俗音乐泛滥成灾的局面,声乐课堂应当在音乐文化、专业知识、个体潜能、艺德修养等四个层面上着力营造美的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知美、向美,追崇真美,远离假美。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但要求新,更要求美."美的"音乐课堂,必须要有美的语言、美的情境、美的歌声,才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美的"语言 说到美的语言,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朋友是漫画师,尤能根据人的特点或者行业特征给人画肖像漫画.有一次,他给一位教师画肖像时,脸型、眼镜、发型均神似,唯独将一张嘴画得硕大,占据了大半个脸,煞是突兀,众皆不解."他笑言:"你们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嘴不突出还靠什么呀?"众乐,皆服.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以“美”为核心的一门学科,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的美,如何通过美育来促进德育、智育的协同发展,一直是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的问题.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有必要对现有音乐教育理念进行反思,面对课改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它、改善它,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普遍存在生命浮躁、精神迷离的现象,尤其是初中课堂忽视了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德育德育与音乐艺术的美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展开论述,简要阐述音乐与德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路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团结友爱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律动、舞蹈表现音乐,在律动和舞蹈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我在教唱《青春舞曲》这首音调甜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疆民歌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遍《青春舞曲》.  相似文献   

11.
<正>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仅仅是学校德育部门、政治课教师的事儿,而应该所有的学科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别对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由于音乐在陶冶人的情操、振奋人的精神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音乐课理应成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那么,在初中音乐课堂,究竟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利用音乐作品提升德育水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研究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理解多元文化.这既是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德育认识成果的总结,也是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德育认识发展的起点."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关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积聚灵感,陶冶情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更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可言喻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了解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应渗透德育,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需要目中有"人" 我们常讲要"德育为先".真要做到"德育为先",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德育.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其它各具特色的艺术课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八言协登的大千世界。它以其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美,美化着人的行为,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音乐课堂,音乐教室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在乐曲中塑造美,在互动中展示美。  相似文献   

17.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为宗旨,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促进课堂中"语文味"的生成,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音乐课的内容和形式不感兴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便产生了一种课堂压抑感,久而久之形成了"厌学"心理.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境会使人在充满情趣、动机勃发和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境,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愉悦的课堂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中提高他们音乐审美的能力,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9.
"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所以教师应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音乐最能感动人,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 操,升华人的灵魂。在音乐中从词到曲,从背景到情景都蕴涵着德育功能!那 么老师如何在音乐课中发掘它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得到思想 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